首页 > 农业新闻 > 村容村貌

西山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


高海公路

 
和谐村

 
村民看病不再难
 
 
金碧坊成了昆明地标

 
大棚蔬菜

 
西山区团结镇白族民居

 
  核心提示

  “在新西山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要以更大的气魄、更大的力度、更强有力的措施推进改革创新,推进制度创新。”

  和谐社会的建立离不开物质的支撑和城市的整体和谐。自2006年以来,按照“现代新昆明主城中心区、山水园林生态区”的要求,西山区突出整体性、系统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把城镇规划纳入城市总体规划体系中,并紧紧抓住现代新昆明建设的机遇,高起点、大手笔制定城市建设发展规划,全区城乡建设日新月异。如今,西山区的城乡均衡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大大提升,到处都可以感受到人居环境和投资环境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人与自然和谐的优美画卷处处可寻。

  近年来,西山区不断开拓创新,锐意进取,积极探索,不断加大基础设施的投入,为打造和谐新西山、推进西山城乡一体化写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西山如何找准自身的发展定位,如何进一步地贯彻自身的发展目标,让花香飘得更远、飘得更香?为此,记者日前来到了素有昆明氧吧和后花园之称的团结镇,在这块充满激情与活力的土地上,亲身感受了西山区各族人民追求和谐的斗志与激情,和近年来西山区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带来的城乡巨变。

  城乡一体

  助推村建设

  走进羊草山村,一条3米宽的水泥路一直通向村里的家家户户,路旁搭配种植了黄槐、桂花等行道树种,每家每户新建了厕所,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个整洁有序的环境。有谁能想到这里曾经是一个又破又泥泞的穷山村,特别是村中这条曾经泥泞不平,晴天飞灰,雨天烂泥能没上脚脖子的道路,更是让初到羊草山村的许多城里人没有迈入村子的欲望。据了解,由于历史的原因,羊草山村属于以农为主的典型山区村,全村有42户人家,除8家运输经营户外,其余村民主要经济收入来自种植蔬菜、玉米和饲养家禽。自从2006年羊草山村作为市级村试点以来,在西山区各级政府及村民的共同配合下,这个昔日杂草乱石随处堆放,村间小路泥泞不堪的小山村如“凤凰涅磐”般,蜕变成了城里人向往的桃花源。

  为积极推进村建设,三年前,西山区在全市率先出台《建设社会主义村实施方案》。将海口、碧鸡、团结3镇中的车家壁、庙村等8个自然村列为村建设试点示范村。区委、区政府拨专款用于村建设,形成了全区共同关心、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按照“政府引导、农民为主、社会参与”的投入模式,根据标准,各级财政拿出资金补助示范村改造饮用水管网,完成道路硬化,垃圾池修建。通过一年的试点建设,8个示范村基本达到有稳定增长的产业支撑的目标。并逐步完善了以工哺农、以城带乡、城乡同步发展的良性机制,通过把村建设纳入全区城镇总体规划,促进全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亮,有力推动了全区农村各项事业的建设和发展。

  西山区的农村时刻都在朝着“新”的目标迈进,这正是西山区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取得的成果。在西山区,随着“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扎实推进,一幅幅城乡和谐发展的新画卷正在变成一个个生动的现实。

  统筹发展

  村民享受市民待遇

  “这几年,村里96户人家301口人,家家都种植蔬菜致了富,人均收入也提高了很多……”说起这些,芦柴湾村组干部的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走进海口镇芦柴湾村,全村统一粉饰、整洁干净的民居,和放眼望去仿佛闪烁着粼粼波涛的的蔬菜大棚,满目生机,好不气派。“这几年,村里建起了活动室,大家除了种菜挣钱,还经常到活动室里看书、打球,没人打牌搓麻将。”村民张文俊告诉记者。这几年,芦柴湾村干部带领全体村民共建新家园,村里建起了拥有篮球场、乒乓球场、象棋室、图书室等集娱乐健身学习设施为一体的综合文化活动中心,村里的一切娱乐活动再也不用露天开展。

  去年以来,西山区以统筹城乡发展为切入点,从团结、海口、碧鸡有农业生产任务的三镇入手,以大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农村经济提供有力的产业支撑为切入点,结合三个镇的各自优势与实际,在团结镇重点发展与旅游小镇建设相配套的观光农业、休闲农业,在碧鸡镇发展休闲度假、生态旅游等产业,在海口镇发展都市农业。在继续推进“五个万亩”建设项目,及“万村千乡”市场建设工程,重视培养龙头企业,逐步形成优势产业,壮大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继续着力推进乡村道路、水利、能源等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蔬菜 农民增收 桂花 玉米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