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过去的生活,俺每天都是早起到村头转转,白天到地头转转,晚上再围着麻将桌转转。用人家小品里的话说,就是天天都一样,有数量没质量。现在不一样啦,每天都有三个‘快乐驿站’等着俺呢!”刚一见面,河南省汤阴县瓦岗乡大江窑村民田风家幽默的话语就让我们忍俊不禁。田老汉究竟有哪三个“快乐驿站”,引起了我们的浓厚兴趣。
第一站:文化大院。“麦苗儿青青,油菜花儿黄,金秋满岗小杂粮,绿色食品准入大市场,啊哟,火龙岗也在奔小康……”早上六点半,走近大江窑村文化大院,远远就传来一阵旋律高亢的歌声。
在演出现场,田老汉正和村文艺演出队的30多名“演员”,一遍遍地练习着大合唱《火龙岗》。细一看,还真有点专业演出的味道,有人指挥,有人领唱,还有乐队,“演员”们演的一丝不苟,观众看的也是韵味十足,不时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据现场群众介绍,田老汉可是个标准的文艺爱好者,年轻时就喜欢听个戏段子,跟着哼上几句。如今,退了休的田老汉更是变成了“专业文艺工作者”。他在村里四处物色人选,组建了专门的文艺演出队,还根据身边的人和事,自己创作了《打碗记》、《书记送牛》、《夸夸村委好班子》等文艺节目。每到排练这些曲目时,场面更是火爆呢。
【链接1】近年来,为活跃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汤阴县不断加大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积极争取中央文明办和省市文明办项目资金150万元,建设了高标准的县级宣传文化中心。投资30万元,购置了文化下乡流动大篷车。在全县298个行政村共建设文化大院270余个,累计投入资金80余万元,购置图书5万余册,配备戏曲服装道具、影音设备、文体器材共280余台套。
第二站:门球场。上午八点多,田老汉的身影又准时出现在村西头的门球场上。像往常一样,踢腿,扭腰,慢跑,一套热身动作下来,已过花甲之年的田老汉仍是面不改色,气定神闲。
不一会儿,结伴而行的老年人,抱着小孩的中年妇女,不约而同地来到了门球场边,领器材,分队排号,瞄门洞,挥杆击球……赛场内外,穿门而过的好球,神采飞扬的笑脸,此起彼伏的喝彩,处处洋溢着其乐融融的和谐氛围。
“以前想锻炼锻炼身体,在村里都找不到干净地方。一出门就是垃圾成堆、尘土飞扬。现在好啦,开展村建设后,村里的环境变化可大啦,天天在这环境里锻炼身体,不光心里舒畅,人的精神面貌也不一样呢!”说起打门球的体会,田老汉高兴的合不拢嘴。
【链接2】大江窑村地处海拔118米的火龙岗顶端,农业生产条件较差。村民收入曾长期低迷。近年来,该村大力发展无公害小杂粮种植和畜禽养殖,成立了全省首家无公害小杂粮标准化示范基地,建成了汤阴县火龙岗无公害农副产品公司,引进、创办了20余家规模畜禽养殖场,群众年增加收入2200多万元。富裕后,村里赌博、酗酒之风曾一度盛行。对此,该村先后成立了老年协会、妇女秧歌队、同乐会、少年腰鼓队、青年盘鼓队等,并投资5000多元,建起了标准化门球场,通过开展各种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使村风、民风得到切实好转。
第三站:远程教育点。每到夜幕降临,位于村委会大院里的远程教育终端接收点就成了村里最热闹的地方了,这里自然少不了田老汉的身影。“远程教育点真好,不像在家看电视,人家播啥你看啥。在这儿有党的政策、农业技术、卫生、文化、教育、娱乐,咱是想看啥就点啥。”
用田老汉的话说,远程教育网不光是群众的“知识之家”,还是他们文艺队的“创作源泉”呢。“俺们正在根据远程教育点播的党的十七大报告、党的惠农政策、建设村等内容,创作三句半、快板一类的节目,这不,文艺队正在加紧排练。俺们也当当义务宣传员,宣传政策法规、农业技术等等,算是给村里的发展再贡献点余热吧。”田老汉话音刚落,就引起了满屋子的掌声。
【链接3】2006年以来,汤阴县被确定为远程教育试点县后,投资48万元,在全县乡镇、村共建成了164个农村远程教育终端接收点,目前参加过现代远程教育学习的农民群众已达12万余人次。通过远程教育这个平台,广大党员群众不仅学到了党的各项方针政策、涉农法律法规和农村实用技术,而且开阔了视野,活跃了思想,提高了致富能力。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9/2008-02-02/942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