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村容村貌

走进泰宁精品新村余元村


        新年前夕,笔者来到泰宁县开善乡余元村。白墙灰瓦的村庄在后山数千株红枫的映衬下显得安宁祥和。

        余元村以前是省定贫困村、出了名的上访村。如今,余元村脱胎换骨,2007年,余元村成为泰宁县村建设的精品村,“贫困村”的帽子摘掉了。

亮点一——保护“聚宝盆”森林“分红”10余万

        余元村很“山”。四面环绕着海拔都在千米以上的高山,原先道路崎岖,交通极为不便,虽说靠山吃山,大山里有的是锥栗、笋竹、红菇等特产,可没有钱修路,这些特产只能被眼睁睁地烂在山上。

        余元村很穷。全村80户330位村民,2000年人均收入不足1500元。过去,村中道路两边乱堆乱放,猪栏乱建,臭味难闻,雨天污水横流。

        因为太穷,水、路、桥等便民、利民项目没有办法做,群众没有致富门路,于是年年上访,四处上访,村两委为这些事忙得焦头烂额……

        2000年,余元村戴上了“省级贫困村”的帽子。

        但这一切,现在都已成为了过去。3郾98公里的水泥路一直从开善乡政府所在地修到了余元村村口,村支书余朝意指着村口山坡上茂密的阔叶林和竹林,说:“这些都是我们村民的‘聚宝盆’,2007年仅采摘红菇全村的收入就达10余万元。”而前几年村口两旁都是茅草,山头基本被砍光,现在村里为了保护这些阔叶林,连砍伐证都不要。

        村子里也面貌一新。平整的石板路不见一丝果皮纸屑。余朝意说,村里对村容村貌进行了整治,之后还与村民签订了“门前三包”;另外村里还每月出资160元聘请了一个保洁员,对村里的卫生进行管护。

        村子中心的公园里,几位晒太阳的老人七嘴八舌地告诉我们,原来这里是个猪栏,后来村民余佐生盖了座烤烟房,还没有启用,村建设开始了,这个地方被规划为中心公园。余佐生毅然把烤烟房拆了,易地另盖。余朝意说,现在村里体育器械所安放的地方也是类似的情况。

        走遍余元村,我们发现村里很少人。村民谢玉鸾因家中有事刚从上海回来。他说,这段时间田里山上没有什么事,大家都出去打工了。

        余朝意感慨地告诉我们,以往的这个时候,村民们虽然也外出,但那却是去上访。现在村里这一切的变化,都得益于党的好政策,得益于八方的支援和有一个好的村两委班子。

亮点二——路路畅通好致富人均收入翻一番

        命运的齿轮,往往需要一点外在的推力才能转动。余元村的转机发生在2002年,省市县三级政府开始对余元村的正式扶贫。

        要想富,先修路。省农办、省农行、市公安局、县委办、县农办、县工商局、县林业局等单位五年来共援助余元村120余万元。村民们纷纷投工投劳,3.98公里的水泥路和7公里的竹山机耕路修建起来了。

        饮水困难,这也是村民们曾经上访的一个原因。三明市建设局拿来6万元,修建自来水,让村民们喝上了“健康水”。

        2005年,村建设开始了。在对村容村貌进行整治的时候,来自省金融学院的第一村书记叶益福“化缘”7.5万元把条石路修到了各家村民的门口,让污水不再横流,尘土不再飞扬;县民政局挂包余元村后,出资5万元,安装路灯、修建垃圾池,盖起农民休闲公园。

        在八方援助下,目前,余元村的经济也大踏步前进。

        2002年前余元村人均竹林面积只有2亩,管理粗放;现在3条机耕路贯穿1000余亩竹山,人均竹林面积达7亩,笋竹收入人均由200元增加到现在的1400元;烟叶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烟叶收入人均由300元增加到现在的1400多元;全村328人中有110名外出务工,外出务工一年人均收入800元……

        现在,种植、养殖、笋竹两用、劳务输出等多元化的产业发展格局改变了原来只依靠农田产出这一单纯经济结构,余元村村民的人均收入由2002年以前的人均收入不足2000元,增加到现在的4685元。全村没有一户没有在信用社存款的,存款户数成为整个开善乡最多的一个村庄,村民再也不上访了。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竹林 阔叶林 外出务工 红枫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