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目标有四点。一是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认真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引导农民稳定发展粮食生产;保持合理粮食价格水平,保护粮农生产积极性。二是促进农业效益稳步提高。发展订单粮食,建立生产基地,优化粮食生产品种结构;加强产前、产中和产后技术服务,提高粮食生产质量;发展粮食精深加工,提高农副产品综合开发利用,促进粮食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效益,带动地方经济发展。三是促进粮农收入持续增加。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粮食宏观调控各项政策措施,做好粮食收购和市场调控工作,提高种粮农民收入;加强粮食收购市场监管,维护种粮农民的利益;指导农户安全储粮,减少粮食产后损失;发展粮食产业化经营,构建农民增收长效机制。四是健全粮食安全体系。严格保护耕地,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地方储备粮规模,规范储备管理,完善储备吞吐运作;建立粮油质量监督检测网络,完善粮食供应应急机制,保障粮食供应安全。
三、粮食部门服务社会主义村建设要加大力度
1.村建设将给农村发展注入强大的活力,给粮食部门带来极好的发展机遇,提供巨大的发展空间。粮食部门直接服务农业、农村、农民,是党和政府引导农民发展农业生产,搞活农村流通,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依托力量。参与社会主义村建设,粮食企业关键要找准位置,找到工作结合点,选准突破口,扎扎实实地做好工作。
2.粮食企业要创新服务理念,走粮食产业化经营路子,实现农企双赢。近年来,不少地方粮食部门积极探索了粮食产业化经营的路子,“订单粮食”,“公司+农户”,“公司+科技+基地+农户’’等模式的产业化经营,为农民提供了市场信息,增加了农民的信心,解决了农民的“卖粮难’’问题,提高了农民的种粮效益。尤其是国有粮食企业严格执行国家制定的最低收购价政策,坚持优质优价引导,以及推广良种良法,实行“二次结算”等措施,拓展产业链、建立组织链、完善利益链、大打绿色牌,通过政府指导、帮助农民发展特色农业、高效农业,引导农村小生产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最终实现农企双赢。
3.粮食企业要创新服务内容,发展乡村粮油超市和连锁店,拓展服务领域。保障农民食品安全和身体健康,让广大农民吃上放心粮油,是当前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村问题中应有之义务。深入开展“放心粮油进农村”活动,让放心粮油广辟农村天地,是粮食行业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村的战略要求,也是服务“三农”的具体举措;是适应农村生活方式的新变化,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的必然要求;是适应粮食购销市场化的新形势,促进粮食企业和行业发展的增长点。在县以上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的组织协调下,重组、建立城乡互动的粮食流通体系,不仅可保留、发挥基层粮站(所)库的仓储设施和场地资源优势,更重要的是可以增加下岗职工的就业岗位,构建新的城乡流通网络,而且通过农村、农业和农民,求得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认真贯彻执行中央1号文件和《国务院关于促进流通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以服务“三农”为出发点,抓住“放心粮油进农村”的发展机遇,整合粮食部门购销网点资源,建立起城乡互动的粮食流通网络和服务体系,并依托这个载体,积极发展粮食生产及其他产品和消费品的连锁经营,通过送“放心粮油”进农村,建设连锁化农家店,发挥粮食部门了解粮食购销市场的优势,为实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和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服务。使国有粮食企业成为村建设的重要力量。
4.粮食企业要创新服务方式,建立适应村建设的新机制。国有粮食企业是粮食行政管理部门执行粮食宏观调控,保障粮食安全的主要载体,在粮食购销中必须发挥主渠道作用,但要适应新的形势,创新工作方式。如在粮食收购中,要考虑当前农村粮食收购中80%是通过经纪人或中间商直接收购农民余粮,再卖给粮食企业的这一情况,为防止经纪人或中间商克扣或不及时支付农民粮款,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应该对经纪人或中间商建立收购资金支付约束机制,建立信誉档案,并适时在媒体上公布,以帮助农民正确选择经纪人和中间商。国有粮食企业要创新质量检验方式和手段,既要遵循国家规定的粮食质量标准,更要结合当地粮食自身品质特性和用途,灵活掌握检测项目和检测指标,让农民能更多的出售粮食。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9/2008-01-22/939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