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村容村貌

因7头牛而改变的安福村厍世久的日子


 

  隆冬时节的西丰县东部山区的振兴镇安福村,往年,正是村民们猫冬的时候,打麻将、唠闲嗑是主要的消磨时间的方式。但这个冬天却大不一样了,闲着没事的村民少了,家家户户都热火朝天地搞起了养殖业,养牛、养猪、养家禽。

  在村民厍世久家的院门前,几头牛在悠闲地啃着玉米秸秆。厍世久妻子高兴地告诉记者,这几头牛就相当于家里的存折,2007年是他们家历史上最丰收的一年,总收入得超过两万元。据村主任宋景会介绍,2006年,村里年人均纯收入只有1107元,2007年,人均纯收入达到了1940元,一下子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谈到安福村的变化,这要从2007年初该村被列入省整村推进扶贫开发项目村说起。

  养牛成了安福村主要扶贫项目

  安福村是一个偏僻的山村,离县城25公里。按照我省农村年人均纯收入低于1200元的扶贫标准,全村247户人家,贫困户就有210户。安福村的经济来源主要依赖农业生产和少量的畜禽,而农业主要以玉米种植为主,收益较低,畜牧业生产受经济条件等制约,始终未形成规模。2007年春,安福村被纳入省整村推进项目村,获得了省里给每个项目村投入的50万整村推进专项扶贫资金。为了有效地利用好扶贫资金,安福村在上级扶贫部门的指导下,编制了“安福村扶贫开发规划”。以整村推进扶贫开发为契机,安福村因地制宜,养牛、养猪被大家选为扶贫项目。村主任宋景会告诉记者,贫困户买一头大牛补助扶贫款1000元,小牛500元;养猪利润薄,但投资少,一些经济条件不太好的村民就养猪,养猪户每头猪补助200元。由于一些村民怕赔了,不敢养,就由村干部带头搞养殖业,这样每家每户都忙活起来了。

  扶贫资金帮了咱大忙

  2007年,厍世久家得到扶贫项目补助款3000多元,他感慨道:“多亏了国家的扶贫开发好政策,这笔钱可顶老大用了。”厍世久的妻子田玉梅告诉记者,以前看到别人养牛、养羊挣到钱了,自己也动过心,可没本钱,有这个心也没这个力啊!2007年春,得到这笔补助款后,有养牛经验和基础的夫妻俩就搞起了养牛这个扶贫项目。夫妻俩又向亲友借了一部分钱,买了两头大牛和两头小牛,一共花了1万来元。去年秋,家里原来的一头母牛又生了头小牛,这样家里共有7头牛。农户们都说,没扶贫款时,借钱真是没处借,人家怕还不上,有了扶贫款,也有了指望,借钱也容易了,致富也快了。

  厍世久告诉记者,牛不爱得病,家里几垛玉米秸秆就是7头牛的“口粮”,养头牛花费不多,就是每天给牛饮点水、喂些秸秆和饲料。当记者问道:“一头牛能卖5000元吧?”厍世久自信地说:“那太能了,不止这个数。”快言快语的田玉梅马上接过话来自豪地说:“我这一头大牛加一头小牛就能卖上8000至9000元,这几头牛可以挣半对半了,比种地强多了。”去年秋,他们家又添了一台秸秆饲料粉碎机,花了1200元,这是在以前从未敢想过的事情。买回后,喂牛的活轻松不少。一般家都没有这样的机器,看他家买了之后,超过5头牛上规模的五六家养牛户也买了。

  供孩子读书不用愁了

  厍世久家有5口人,以前,家里的主要经济来源就靠种的十几亩苞米。2007年由于遭受风灾减产,除去种子化肥等,种地的收入寥寥无几。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就算年头好,一亩地能出600多元,加上平常打零工挣的钱,一年全家收入1万多元,除去年初借的贷款,只剩几千元。一年下来,年吃年用的,开春手里基本不剩钱了。这些年,每年开春种地的钱都得四处借,到信用社贷款,然后等秋收卖完粮后再还。到来年春,还得借钱。日子就是这样一年一年地推着往前走。

  他们家最大的开销就是供孩子上学。提起儿女,当母亲的田玉梅感到非常骄傲,孩子又懂事、学习又好,女儿在县城上重点高中,儿子刚刚从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毕业。厍世久告诉记者,他最愁的时候就是每年的八九月份,孩子上学的时候,儿子念大学、女儿念高中,都需要交半年的学费,眼看学费凑不上了,夫妇俩不等牛长大,就把牛卖了,换点钱。等有了钱时,再买回一头。上高中的孩子每到月底就回家,头半个月夫妇俩就掂量着给孩子准备钱,好让孩子能在回校时把生活费带走,可就这几百元的生活费对他们来说都十分不易,还得东挪西借的。就在前几天,在西丰县读重点高中的女儿来电话说学校有两天假,不少同学都回家了,女儿问妈妈自己回不回,孩子想家,当妈的也想女儿,可一想这来回的盘缠也得十多块钱。田玉梅又不忍心不让孩子回家,就和孩子说,你自己看着办吧,回不回都行。女儿很懂事,就和妈说,反正也没什么事,就不回家了,还能省点路费。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玉米 饲料 母牛 畜牧业生产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