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人物

化肥行业已迈入分水岭?


  2020年1~10月,三宁化工累计销售复合肥106.69万吨,同比增加3.91万吨。挑战之年,实现正增长殊为不易,尤其是来自年初疫情“震中”的湖北企业。

  新冠疫情催生了行业哪些变化?农资营销正在发生哪些深度变革?农资经销商如何快速转身?针对这些话题,本报记者近日采访了三宁化工副总经理毛国斌、总经理助理李沛。

  《农资导报》:您对当下和未来一段时期的行业走势如何看?

  李沛:去年对复合肥行业来说是很有挑战性的一年,大的肥料企业在疫情期间是增长的。未来,我预计这种趋势会越来越明显,大企业在资源配置、成本控制、渠道建设上优势会越来越大。

  目前的宏观环境对肥料行业整体是利好的。从政策来讲,国家对肥料企业的支持是可以看得见的,比如在疫情期间,很多产品不能流通,但为了保粮食安全,对肥料等农资开了绿色通道。

  从需求来说,粮食重要性越来越凸显,使得农户种植的积极性普遍增强。同时,各种粮食价格同比有明显的增长,也强化了这种积极性。从国际来看,在粮食安全隐忧下,印度以及其他很多国家对化肥进口是放松的,有利中国企业出口。

  《农资导报》:有人认为2020年是化肥行业发展的分水岭,您如何看?

  毛国斌:2020年确实表现出化肥行业分水岭到来的一些特征。第一,近些年资源逐步向大企业集中的趋势在加快;第二,化肥回归农业生产资料属性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过度营销在近些年逐步淡化;第三,疫情加速了行业分水岭的形成,为了控制疫情发展,国家采取了一定的强制措施,这样就限制了其他企业正常生产,但是为了保证农业生产的基础不动摇,国家又扶持具了备一定实力和条件的大企业优先开工。这些因素叠加,导致化肥生产企业形成了较大的两级分化。经过2020年的发展,今后大型企业会越来越大,终端消费的认可度会越来越高,市场的覆盖面会越来越广泛。

  《农资导报》:您认为未来肥料行业最终将形成怎样的格局?

  毛国斌:中国肥料行业生产企业数量将进一步减少,行业进一步集中。同时,肥料的研发推广将更为聚焦和精准。

  首先,大田作物肥料追求高性价比,只有能够进行大采购、拥有资源、生产管理水平非常好的企业才能把生产成本降下来,为农民提供质量优、成本低的产品,这是其他企业做不到的。

  其次,经济作物肥料品种多样化,不光是提供优秀的产品,还要求有强大的服务能力,而这种条件也基本只有大型企业才能够达到。三宁化工在这几年做了很多全国性的示范田活动,给种植大户提供施肥技术、农技服务,让农民得到更多实惠,逐步建立起较强的产品和服务体系。

  《农资导报》:刚才您提到化肥正回归生产资料属性,过度营销逐步淡化,那么未来营销如何转型?

  毛国斌:化肥终归是农业生产资料,农业生产是基础行业,从国家层面讲,由于粮食收益很低,不允许不合理地抬高化肥价格,提高农民生产成本,同时农民也接受不了高价格的化肥产品。从这个大方面着眼,化肥企业营销需要更加务实,以前靠广告、靠过度营销而堆砌起来的销量,今后将很难实现。

  基于这些判断,三宁的营销理念就是走基层,真正让老百姓感受到三宁肥料既能够实现增产增收,还能够降低农民支出。这些年,三宁压缩大部分的广告投入,将其放在为农民服务方面。比如,我们成立了专门的农化服务技术团队,分布在全国各个区域,只要农民有需要,我们马上派人解决,因此,农民对三宁及其产品有信赖感。

  同时,近些年规模种植户逐渐增多,三宁提供点对点的农技服务,解决种植大户的后顾之忧。这种服务工作量较大,投入也较大,但这种投入比广告投入更容易获得农民接受,未来我们需要坚定不移的与基层终端用户无缝对接,实地做好各种农化服务。

  《农资导报》:在化肥行业转型的大背景下,您对农资经销商有何建议?

  毛国斌:在农资行业转型的浪潮下,经销商作为一个群体,话语权越来越弱,而且做农资流通的主流人群,以前都是从供销社和农业“三站”转型而来,如今这些人正在或即将退出农资行业。那么,这些人退下来之后,他们的工作谁来接班?作为化肥生产企业,之所以我们强调下沉,一方面是帮助经销商把新老交替的工作做好,同时也是为了解决经销商一旦退出,企业该怎么面对的问题。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化肥 营销 品种 回归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