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人物

顺应肥料产业从量变到质变


  《农资导报》: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农业差距主要在哪里?绿得利又是如何把“绿”贯穿到企业的二次创业中?

  李增会:配套服务,着眼现代农业。我认为我们现在粮食是丰产了,但品质的问题没有很好地解决,导致农民有增产没增收。我们农业高投入、高产出、高风险的模式对我们的环境负面影响非常大,生态环境治理难度非常大。为何我们国家的肥料有这么多品种?我认识的一家企业,年产能不到20万吨,却有上百个品种,但真正推广的不足10%,更不用说服务品牌。我们与发达国家农业的最大差距就是产品品牌满天飞,服务品牌少的可怜。农药也存在同样的问题,盲目跟风炒概念,造成的结果是过量使用氮肥导致土壤酸化,过量或不合理使用农药让耕地受损,农产品安全出现问题,这一切都已经成为农业可持续发展必须突破的瓶颈,所以中央提出绿色发展理念,提出节肥增效。

  我认为肥料结构性改革应遵循三点:一是肥料结构的调整是必须建设现代肥料产业链,以产品研发为核心,包括原料的生产或者采购、终端产品的加工制造、仓储物流、批发经营和终端销售结合成一个整体。二是把企业转型升级的关键点放在产品研发上,改变目前产品研发的理念,要做到“两健康与一友好”,即围绕农产品质量开展研发,保证土壤健康与植物健康,保证我们的肥料品质对环境友好。三是与农业科研院所合作,加强企业的科技创新。

  《农资导报》:你对企业的未来有何规划与设想?

  李增会:在转型升级中把我们的产品做得更好,把我们的市场做得更坚实,让农民用上我们的产品从而增收,让土壤施上我们的产品从而更环保。

  绿得利的“京”字招牌是我们宝贵的资源,每年我们请种植大户和合作社代表来北京,到厂子里来参观学习,亲自看看公司的原料与产品的生产工艺,让他们心里踏实,提升客户对企业的忠诚度。我们不像有些企业一样不让别人来参观,我们还欢迎工商质检到厂里来检查指导工作,只要是脚踏实地做企业,只要是为农民做好产品,我们心底无私天地宽。

  生态保护与土壤治理是一项任重道远的综合性工程,需要政府、科研院所、企业、媒体等全社会共同参与,绿得利作为北京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和高效农业的倡导者和践行者,积极响应政府号召,主动担当“减肥增效”之重任。未来,公司的规划是打造稳固营销网络以及培育一支能打胜仗的营销团队,借力国家“减肥增效”行动,公司主动进行转型升级与二次创业,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瞄准绿色肥料的研发,拓展业务范围,并根据市场分布,在陕西、山西交界地区以及河北、内蒙交界地区建设生产基地,更好地方便农民农业生产,让绿得利的“京”字招牌更加闪闪发光。

  □本报记者 王军

  扎牢根才敢变

  “在行业进入深度调整期的企业要想活下来,关键要看其基本功是否扎实,是否有过硬的产品,是否守信誉,是否能持续创新并拥有一支能团结能战善战的队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北京绿得利工贸(肥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增会反复强调这句话。

  从一家小型的复混肥企业,发展成为北京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北京市著名商标、北京市测土配方施肥定点生产企业、全国农化服务中心等创新型科技型企业,绿得利走的是一条创新、发展、再创新的发展之路。在李增会对企业发展的定位、对产品发展前景的阐述中,我们看到了一家中小型企业在服务农业上的孜孜以求,看到了一颗“专注做好肥、好肥为农民”的匠人之心。

  李增会说:“我们不盲目去跟风,也不夸大产品功效,更不追求产能与市场占有率,我们求的是通过我们的产品能给农民带来多少收益,对社会、对环境有多少贡献。冷静思考的背后是我们要想在肥料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活下来,必须走好每一步,而产品质量与信誉缺一不可。”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施肥 大田作物 品种 营销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