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人物

支撑现代农业的骨骼———德国汉诺威农机展显示农业机械化前景


德国的这种经济发展特点,显示出其实体经济内延式增长能力强,厚积薄发,对资本市场和货币增长的依赖度低;也体现出其资本利用的有效性和金融运转的高效率,既保证了企业的资金需求,又控制了资金的用途和效率,较少为坏账和呆账困扰。

中国作为人口大国,必须以实体经济为主导,虚拟经济只能成为辅助手段。现在大师们大肆鼓吹的虚拟经济,严重脱离了社会和经济发展的现实,各种所谓“金融创新”大多是利用聪明的头脑、知识和信息的不对称,设置复杂和单方面有利的游戏规则,利用大众贪婪的心理,做下各种局,让无辜者前仆后继被血洗。

传承“用一辈子”

变数量经济为质量经济

   随着世界经济危机的蔓延,欧洲经济也是哀鸿遍野。但在诡异多变的经济风浪中,德国经济一枝独秀,成为欧元区的“定海神针”。“德国模式”除了务实和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和严格的金融监管制度外,坚实无比的制造业成为德国抵御欧债危机的铜墙铁壁。无论是汽车、火车、还是轮船,无论是道路、桥梁还是机床,无论是钟表、炊具还是工具,“德国制造”都代表坚实、可靠、一丝不苟和安全,代表着无往不利。

同为“世界工厂”和制造业大国,“中国制造”则与廉价、不可靠、仿造、山寨、缺乏创新、高能耗、高污染等难脱干系。“中国或许是世界工厂,但德国公司是世界工厂的制造者。”德国管理学思想家赫尔曼·西蒙总结说。

在历史上,德国制造也曾是低质量和廉价品的代名词。1887年,英国议会通过带有侮辱性的《商标法》条款,规定所有德国进口产品都须注明"Made in Germany", 以便将劣质的德国货与优质的英国产品区分开来。100多年后,“德国制造”从“低端复制品”变成誉满全球的高档商品的象征,其秘诀就是全民对于质量意识的认同、严格的工业标准、务实的职业培训体系和强大的执行力。

德国人对于质量的认同是“用一辈子”、“可以传代”,与销量和是否赚钱没有直接联系。在中国被视作奢侈品的很多生活用品,在德国是生活必需品。中国目前的GDP导向,与质量至上的理念在很大程度上是背道而驰的。“百年老屋”、“世纪工程”都无法反复投资,维持虚高的GDP,影响了执政者的“政绩”和被提拔的速度。同样,质量至上的商品由于价格较高而影响了推销的速度,并缺乏被用坏后重复购买的数量。但是,德国商人重视的是为使用者带来的价值,是产品的声誉,是职业的尊严,并不是快钱和昧心钱。以笔者来看,中国需要从数量经济转变为质量经济,首先就要改变GDP的思维方式。

制造业生态

“社会中坚”追求极致

做“大而全”还是“小而精”,不仅是企业底气和战略的不同,更是企业家们背后不同文化和理念的体现。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规模和体量常常成为评价和考核的主要指标,贪大求全成为国企领导的基本思维定式,并且企业体量可以反过来绑架经济政策;而市场经济的核心是为用户生产最好和最有价值的产品,市场经济环境越是成熟和健康,越能充分体现这种理念。德国就拥有信奉这种理念的庞大的中小型企业家群体。

德国的雷肯公司是典型的专业化农机具公司。雷肯公司成立于1780年,现在的掌门人是家族的第七代。雷肯公司从简单的犁做起,现在拥有播种机、农药喷洒设备等,70%以上的产品出口到世界各地。翻转犁是雷肯公司的看家产品,产品设计、造型、材料、工艺等方面无不精益求精,不同的产品可以适应环境、土壤和作物对于深松、浅翻、简耕、免耕等不同要求。

克拉斯公司是另一个典型。公司成立于1913年,最初只有7名员工,现在拥有40万平方米厂房,生产11种不同作物的联合收获机。Lexion玉米联合收获机拥有620马力,而青储饲料收获和粉碎机则超过900马力。克拉斯公司的引擎、轮胎和电子控制部分由外协企业生产,其余所有零部件自己生产。公司的生产过程一丝不苟,不放过每一个细节。比如,其零部件在喷涂颜色之前的预处理就要经过13道工序,只有这样才能保障着色牢固和持久。

笔者以为,一个社会的发展秩序和效率,既取决于“社会精英”的高瞻远瞩和顶层设计,更取决于“社会中坚”对于核心价值观的固守、自我实践和示范带动作用。支撑起德国制造业和社会核心的并不是那些巨头,而是形形色色像雷肯和克拉斯这样的中小企业。他们在创新能力、专业化、品质和客户价值等方面追求极致,构成了德国制造业独特的“生态系统”。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农业机械 核心 玉米 温床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