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人物

老骥伏枥,志在百亿


  他不是一名五星上将,但他指挥三宁的营销大军进军全国,让优质的化肥占领了全国市场;他不是一名战斗英雄,但他亲身经历了中国肥料产业从兴起到繁荣40多年的发展历程,把青春和智慧都熔铸在三宁气壮山河的丰碑里;他更不是一名功成身退的元勋,他老骥伏枥,依然运筹帷幄,指挥若定,决战市场,为实现“百亿三宁、百强三宁”而鞠躬尽瘁!他就是湖北三宁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副总经理、董事――梁伦祝。

  扛起以化兴农的责任,一腔热血写春秋

  中国的化肥工业起步较晚,从上个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才开始在全国大规模建设,梁伦祝回忆说:“为了支援农业现代化建设,国务院决定在全国1500多个县分批建立化肥厂,生产农用碳酸氢铵,俗称小氮肥。湖北三宁就是首批获准建立的小氮肥企业,原名枝江县化肥厂,1969年8月8日奠基,1970年破土动工, 1971年8月24日投产。作为化肥厂的建设者和首批工人,我们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肩负县委县政府和全县人民的重托,干劲冲天地投入到建设和生产,一不怕苦二不怕累,甘当革命的一块砖,哪里需要往哪里搬,夜以继日的工作,为的是让全县农民用上我们生产的化肥,为夺取全县农业丰收做贡献。”

  湖北三宁建厂之初的产能为合成氨3000吨,年产碳铵1.2万吨,虽然身处计划经济时代,但产量仍供不应求。梁伦祝最开始在造气车间,那里既脏又累,大部分活儿都是手扳肩负人力车拉,为了保证产量,多产化肥,梁伦祝凭着比别人更大的力气,更肯钻研的学习劲头,更负责的精神,总是比别人做的更多、任务完成得更好,成为解决各种生产技术问题的能手。尽管他受文革期间的影响只读到初中毕业,一直是班级班长,谦虚好学、精明强干、大胆开拓、勇于创新的宝贵品质没有受到丝毫影响,他自修了大专,终生学习先进的知识和理念,他从工人开始,一步一步成长为车间的维修能手、技术骨干、高级工程师,因为出色的工作能力,逐步走上领导岗位,先后担任造气车间班长、车间主任、党支部书记。

  十年磨一剑,梁伦祝领导的车间成为化肥厂的优秀车间,在厂里的生产比武、党建上独领风骚。“不是工资和职位吸引着我去拼搏,而是四化建设时不我待的责任使我们鼓足干劲、埋头事业、为厂里的生产发展而多做贡献,就像冲锋陷阵的士兵一样,”梁伦祝遥想青年时代的意气风发:“时代造化人,七、八十年代我国化工业的蓬勃发展,为之后的改革开放、国富民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们有幸用青春和热血渡过了那段热火朝天的岁月!”

  经过不断扩建,80年代中期,化肥厂的生产能力达到总氨1.5万吨,碳酸氢铵6万吨,是建厂之初的5倍,产品碳酸氢铵获得湖北省优质产品奖,不但满足了县内农业需要,还销往周边县市和川东等地,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枝江县化肥厂脱颖而出,日益成为全国小氮肥企业的骄骄者,梁伦祝说:“三宁化工初期的发展,凝聚了党委政府和第一代建设者极大的心血,广大干职工为振兴民族工业、支援农业为已任,同心同德、不甘落伍、无私奉献,以重于泰山的责任感、甚至是鲜血和生命铸就了三宁的发展基石。”梁伦祝伸出左手,只见他中间三个指头都断了一截,他轻描淡写的说,是在一次大修过程中轧断的,但看着他一手猷劲的字,瞬间领悟了他为厂为事业不惜牺牲的厚重情怀。

  开创肥料产业新天地,两轮并举谱华章

  1983年,32岁的梁伦祝调至厂销售科工作,摆在他面前的是更宽广、更富有挑战性的全新舞台,在上任的前一天,厂党委书记对他语重心长的说了一句话:“没有别的,就是因为党组织相信你,责任感可以帮助你克服一切困难!”领导的信任激发了他更大的勇气,更重的担子使他热情倍增,他带领销售科的同志,以厂部为轴心,以长江沿线为主线,跋山涉水,走南闯北,风餐露宿,将方圆300公里内的众多供销系统和一些私营农资个体纳入市场范围,将“品质”作为先声夺人、赢得客商和农户信赖的“金砖”,将 “诚信”作为深化友谊、取信于人、促进合作的处事品格和商道,凭着身先士卒、冲锋在前、先天下之忧而忧的精神,把公司生产的碳酸氢铵源源不断地销往省内外,因为其质量上乘、保质保量肥效高,得到广大农民群众的喜爱。在他的领导下,公司销售再上一个新台阶,促进了生产的不断扩大,合成氨产量达到3万吨,碳铵年销量达到12万吨。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氮肥 化肥 磷肥 其它
 1 2 3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