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政策法规

发改委:国际粮价不可能持续大涨 国内粮价稳步小升


  答:您说的很对,尽管国际市场粮价大幅上涨的可能性不大,但我们还是要未雨绸缪,做好应对准备。这里我要说几点看法,一是国内粮食市场供求基本平衡,除大豆外国内各主要粮食品种都能自给,国际市场粮价大幅波动对国内市场的冲击是有限的;二是近年来国家农产品价格调控政策体系逐步完善,目标是促使国内粮食价格稳步、小幅上升,这个态势不会因国际市场的冲击而中断。

  一方面,国内外粮食市场价格关联较小。我国小麦、玉米、稻谷产需基本平衡,进口量很小,不足国内粮食总产量的1%,主要粮食品种能够自给自足,国内粮食价格变动基本不受国内市场的影响。例如,2007年-2008年上半年,国际市场粮食价格持续大幅上涨,小麦、玉米价格最高上涨一倍左右,大米价格最高上涨两倍左右,同期国内小麦、玉米、稻谷价格涨幅分别为9%、21%和14%。2008年下半年,国际市场粮食价格大幅下跌,年底小麦、玉米、大米价格均比上半年最高价位下降一半左右,而同期国内粮食价格除玉米外均保持了基本稳定、稳中略升的态势,2009年1月与2008年7月相比,国内小麦、玉米、稻谷价格涨幅分别为4%、-16%和2%。

  另一方面,国内各项调控政策发挥了明显作用。2004年以来,我国已经形成了包括最低收购价、临时收储、直接补贴、进出口调节等粮食价格调控政策体系,其政策目标是保持粮食价格在合理水平上的基本稳定,避免大起大落。这在2007年以来的实践中已经得到了证明。在粮食连续6年增产的基础上,今年夏粮又取得好收成,与上年基本持平;小麦产量超过上年,实现了连续7年增产。做好我们自己的事情,促使粮食稳产增产,保障农民增产增收,是保障国内粮食供应、稳定粮食价格、应对国际市场冲击的坚实基础。

  问:最后,能否请您介绍一下今年以来国内粮食市场的价格情况,以及对下一步走势的预测?

  答:今年上半年,国内市场粮食价格继续保持了稳定上升态势,下半年粮食市场供需基本平衡的格局不会改变,但要高度关注国内气候条件极端异常,农业灾害多发频发,对粮食生产造成的不利影响,认真落实国务院近期关于稳定秋粮生产的政策部署,把稳定粮食生产作为工作重点,并做好防范粮食市场异常波动的各项准备工作。

  据我委监测,今年上半年,稻谷、小麦、玉米三种粮食平均收购价格比去年同期上涨12.3%。粳稻、玉米价格上涨较多,新麦价格高开且上市初期涨势较快。7月份,多数地区新麦收购价格趋于平稳,前期涨幅较高的粳稻收购价格在国家调控作用下略有回落;籼稻、玉米收购价格继续上升但升势趋缓,大豆收购价格略有下降。

  初步统计,秋粮种植面积比去年增加了400多万亩,但考虑到受年初普遍低温、夏粮和早稻收获时间推迟等影响,各地秋粮播种普遍推迟,下半年气候情况还不确定,加之农民改种单产相对低一些的早熟品种,可能造成产量和品质下降,占全年粮食产量2/3左右的秋粮生产存在一些不确定性。

  国家高度重视稳定秋粮生产工作。8月11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了抗灾救灾、施肥、预防病虫害、农资种子供应等一系列进一步支持晚稻及秋粮生产的政策措施。各地区和有关部门要认真落实国务院的统一部署,强化工作措施、加大支持力度,特别是近年来,我国粮食连年丰收,库存充裕,库存消费比达40%以上,大大超过国际公认的17-18%的安全线水平,下半年我们有能力做到继续保持粮食价格稳定、小幅上升,在促使农民收入稳定增长的同时,为稳定今后的粮食生产打下坚实的基础。

  发改委13日表示,综合考虑今年以来灾害性天气频发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季节性消费需求增加等因素,3季度价格总水平(CPI)新涨价因素将继续增强,但考虑到翘尾因素影响逐月下降,预计CPI同比涨幅将在7月份3.3%的涨幅水平上下略有波动。

  短期因素

  导致7月CPI上升

  发改委13日发布的《7月份价格形势分析报告》指出,7月份,受农产品(000061)价格上涨影响,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升3.3%,环比上升0.4%,1—7月份平均上升2.7%。

  《报告》强调:“应该看到,7月份CPI的小幅上升主要是受临时短期因素的扰动,其变动幅度并没有超出社会预期。”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粮食 小麦 玉米 大米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