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目前对中国遭遇的西南大旱、南方与北方洪灾,对粮食生产可能造成多大的危害,现在还不得而知,但一些机构对于“三季度粮食价格可能增长、CPI或攀高点”的预期却越来越浓。
摩根士丹利的最新分析报告指出,如果中国国内平均粮食价格在现有基础上再上升30%,而其他条件不变,将使中国的CPI上涨到9.5%。食品价格上涨是导致CPI高企的主因之一。
本报记者从北京玉泉路粮油批发市场了解到,目前市场上东北圆粒大米的平均批发价格为每斤2.038元,较上周上涨0.038元,涨幅1.90%。
夏季行将结束,大米逐步进入销售旺季,加工企业也陆续恢复生产或提高加工量,但农民存在惜售心理,收购稻谷不畅,只能用提高价格来收粮。而天气因素等也使运输成本出现上涨。
近期,国际粮价的连续上涨和国内的夏季高温以及洪涝灾害对农产品(000061)供给带来冲击,从而导致食品价格上涨。此前有业内人士建议开征暴利税,以抑制农产品价格持续暴涨,而接受记者采访的专家则持不同观点。
“目前,国内外众多因素交织在一起,引起了人们对粮食涨价的预期提高。另一方面,由于看涨农产品价格,农民惜售心理严重,一些游资资本纷纷进入农业领域进行炒作,这是近期以来引起包括大蒜、小麦在内的一些农产品价格波动的根本原因。”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张佑林表示。
此前某些业界专家建议开征暴利税,以抑制农产品价格持续暴涨。张佑林则表达了不同的观点,不主张对农产品的暴利环节征收暴利税。
张佑林说,“和国际相比,我国农产品价格虽然也上涨了,但还不到暴涨的程度。通过适度提高农产品价格,让农产品价格回归其应有的价位,体现农产品的原有价值,可以鼓励农产品的生产,最终实现确保粮食安全的目标。而打压农产品价格,只会挫伤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导致农产品减产。”
张佑林强调,“市场行为只能用市场的手段去解决,例如,可以用支持增加产量、扩大进口等经济手段来平抑价格。我国政府拥有强有力的稳定农产品价格的宏观调控手段。6月份在我国一些主要粮食产区小麦价格曾高开高走,此时国家大量抛售储备粮,起到了稳盘的作用。国家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的出台,将引导粮食企业平稳有序地进行粮食收购,禁止出现哄抬粮价的现象。对于那些真正囤积居奇、扰乱市场、蛊惑人心的行为,可以应用法律手段予以制裁和坚决打击,以维护正常的市场秩序。”
进入7月后,国际市场小麦价格一反今年前6个月的稳中下降走势,价格大幅上扬。8月5日,美国芝加哥交易所软红冬麦期货价格、美国硬麦现货价每吨分别达到289美元、272美元,比7月初每吨上涨111美元、110美元,涨幅分别为62.3%、67.9%,达到今年以来的最高价。在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小麦期货的带动下,国内郑州商品交易所强麦期货近日突破了每吨2490元,为历史新高。
“今年以来,我国自然灾害频发,再加上近段时间俄罗斯受到特大干旱和火灾的影响,小麦大幅减产,宣布将从本月15日起暂停谷物出口,影响了国际市场上小麦期价攀升。”山西证券研究员张旭认为。
小麦价格的涨势引发了人们对国内通胀的担忧,对此,张佑林表示,从整个国际农产品市场来看,包括美国、南美和东南亚在内的世界粮食主产区,其粮食产量并没有下降,世界粮食市场总产量今年虽然略有减少,但总体供求是平衡的。因此,此轮国际小麦价格“疯涨”可看着是一种炒作行为,是不可能长期维持的,也不可能产生连锁反应。
本周四,国家发改委发布公告称,虽然俄罗斯等国旱情仍在延续,但由于全球小麦库存充足,中短期内小麦价格的上涨将受到限制。
需要指出的是,我国政府一直重视“粮食安全”问题,具有较为完善的粮食储备制度。今年以来,中国的粮食进口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并且十年来首次从美国大量进口玉米。据农业部最新统计数据,1至6月,中国谷物进口量为248.4万吨,同比增长60.7%。
“这说明,中国政府针对今年粮食有可能少量短缺的问题,已经做到未雨绸缪。中国小麦连续七年保持增长,使得目前中国粮源库存充足,粮食供需总体平衡,短期内受到国际粮价波动左右和影响的可能性有限。”张佑林进一步指出,“从全局来看,今年下半年农产品短期可能还有小幅上涨的空间,但这种局面不会长期维持下去,因此对于粮价的合理上涨,应该理性对待,也不用过于担心农产品上涨会推高CPI。”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4/2010-08-14/1003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