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小吃历久弥香 创新再领风骚


采访对象:福建省三明市沙县区夏茂镇俞邦村党支部书记 张昌松

寻根追味小吃街里热气腾腾、香味扑鼻,民俗博物馆游人如织……在兔年春节里,福建省三明市沙县区夏茂镇俞邦村成为乡村旅游网红打卡地,每天接待游客5000多人次,民宿入住率达到七成,村民俞和传的摊点每天都能卖出3000多元的小吃。

俞邦村有着“沙县小吃第一村”的美誉。2021年3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俞邦村,详细了解沙县小吃发展现状和前景,鼓励他们再接再厉,继续引领风骚。

如今的俞邦村,小吃香味越飘越远,村民口袋越来越鼓,名气越来越大,被评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入选全国“建党百年百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福建省第二批党史学习教育参观学习点、美丽乡村试点村。村党支部书记张昌松高兴地说,要像总书记要求的那样,把特色农产品和乡村旅游搞好,在乡村振兴中取得新的更大成绩,一起迈向共同富裕,日子越过越红火。近日,记者连线采访了张昌松,听他说说“沙县小吃第一村”的故事。

记者:2021年3月23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俞邦村同乡亲们亲切交谈,了解沙县小吃发展现状和前景。请您回忆一下当时的情景?

张昌松:2021年3月23日,总书记来俞邦村调研的场景我还历历在目。

总书记在村里的千年古樟树下下车,沿途来到寻根追味小吃街了解沙县小吃,在特产店了解我们当地的农特产品,在洗衣亭、村民家门前与村民亲切交谈,关心村民吃住行,牵挂村民冷暖安危,家里几口人,在哪做小吃,收入多少,问得很细。站在特色小吃民俗文化馆前,习近平总书记对大家说:“民以食为天,沙县小吃非常受欢迎。我这次来也是看一看沙县小吃目前的现状和前景怎么样。沙县小吃在现有取得成绩的基础上,还要探索,还要完善,还要办得更好。现在的城市化、乡村振兴都需要你们,这就叫做应运而生,相向而行,我希望你们再接再厉,继续引领风骚!”每一句亲切的问候,每一个细微而又自然的举动,无不体现着总书记人民至上的深厚情怀,让我们感到非常的温暖。

其实,早年在福建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就十分关心沙县小吃产业的发展。1999年3月4日,时任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指出:沙县小吃业的成功之处在于定位准确,填补了低消费的空白,薄利多销,闯出一条路子,现在应当认真进行总结,加强研究和培训,深入挖掘小吃业的拓展空间。2000年8月8日,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在夏茂镇召开了座谈会,强调要加强以沙县小吃业为支柱的第三产业,使之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俞邦村现在在外开小吃店的人数大概有700人左右,占全村劳动力人口的80%。他们赚了钱回来,不仅在家盖起了楼房,也在城里买了商品房。总书记叮嘱我们,过去做得好,现在仍然要好,还要考虑持久发展,才能够发展得比现在更好。不能满足于现在的发展,只要停下了步子,别人就会赶上来,你们看看还有什么发展方向。可以再完善、要不断创新。听了总书记的嘱托,我们对沙县小吃的前景充满了信心。

记者:沙县人走南闯北,把沙县小吃打造成了富民特色产业。请您简单介绍一下这些年俞邦村沙县小吃的发展过程和村里是怎么支持村民发展沙县小吃的?

张昌松:上世纪九十年代前,俞邦村还是个人多地少的贫困村。为了脱贫,村民利用农闲时间,带着祖传小吃手艺,挑着担子在沙县走街串巷卖小吃,品种比较单一。后来大家稍微赚了一些钱,村民们发现经营沙县小吃能发家致富,经营理念也就发生变化,来到福州等更大的城市发展小吃,租了门面,小吃品种也丰富了起来,生意也慢慢越做越大。大家赚了钱回来盖起了新房,村子里的砖房就是当时大家赚到钱后回来盖的。

村党支部发现小吃能致富,鼓励党员带头,带领更多人外出经营沙县小吃,一带十、十带百。我们以扁肉为“砖”、拌面为“钢”,让我们的家乡有了新面貌和新发展。现在,沙县小吃在全国拥有门店近9万家,辐射带动就业人数超30万人,拉动行业经济500亿元,成为了特色富民大产业。

总书记来了以后,我们发展沙县小吃的信心更坚定了。一方面,我们把村里闲置的土地流转给种植大户,种植黄精、红芽芋等小吃原配料,成为了小吃原料供应商;另一方面,村里也积极为村民争取各类政策,经常组织小吃技艺培训,希望大家能够吃到我们沙县小吃本源的味道。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品种 土地 总结 试点村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