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在“变与不变”中勇争先


  这让如今已是叶坪镇副镇长的黄日升看到了果林的前景。党的二十大一闭幕,他就召集村里17户大户共商,提议在286亩果蔬基地的基础上打造“振兴林”。

  一年打基础、两年大进步、三年大变样,黄日升3年前向村民许下的愿景如今已变成了现实,华屋所在的黄沙村被评为“赣南十大醉美乡村、全国农村幸福社区建设示范单位、苏区振兴样板村”。

  华屋只是赣南乡村“形变而神不变”的一个缩影。2019年以来,赣州累计投入资金42.16亿元,开展15202个村庄整治建设,基本实现宜居村庄整治建设全覆盖,建成的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及覆盖村庄数量居全省第一,目前该市已创建6个美丽宜居示范县、111个美丽宜居乡镇、2088个美丽宜居村庄。

  

  “地位”不变“作为”变:乡村产业提质升级

  “在新时代,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没有变。赣州是农业大市,越是新征程,越要发挥农业的基础作用,农业农村部门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越要有新作为。”赣州市农业农村局局长孙晖认为,只有基础地位不变,但人的作为在变,才能实现从农业大市到农业强市的深刻转变。

  农业是基础,作为大宗农产品的粮食则是基础的基础。以水稻为主的粮食是赣州的传统农业产业,涌现出全国粮食生产重点县宁都和兴国、信丰、于都、南康4个全省粮食生产重点县。

  蔬菜作为特色农业产业,这对正在打造大湾区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的赣州来说至关重要。近年来,赣南蔬菜成为继脐橙产业之后又一产值超百亿元的富民支柱产业。

  无论是粮食还是蔬菜产业,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视察赣州都寄予厚望,而在潭头村则完美集合这两大产业,一主一特,一稻一蔬,全村2100多亩耕地,水稻和蔬菜种植面积各占一半。潭头村乡村振兴特别是富硒蔬菜产业的发展得到了总书记的点赞。2019年5月20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梓山富硒蔬菜产业园实地考察。总书记握着乡亲们的手说:“共产党就是为人民群众谋幸福的,党中央想的就是千方百计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芝麻开花节节高,今后日子会更好!”

  为了不负总书记的重托,为了让乡亲们的日子越过越好,从村到镇,从县到市,赣州各级干部带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作为,在新征程以新作为推动新发展,促进农民生活水平实现新提升。

  “黄沙村1100多亩水稻,亩产1100多斤,全村自己的口粮绰绰有余,但一方面要为于都这个产粮大县多产粮,另一方面我们要让粮农多增收。因此,镇村干部不能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睡大觉,而是要与时俱进,持续作为。”叶坪镇党委书记王林说。

  一斤“潭头米”,合作社、农民分别赚了不到五毛钱。究其原因,稻米品牌和加工能力跟不上。因此,作为村里公认的新经济能手,潭头村委会副主任、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负责人刘锦华倾力推动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稻米烘干仓储加工一体化运营。在他的推动下,今年12月,村里的育秧工厂将率先建成投入使用。“到时年生产加工水稻达到40万吨。合作社效益能提升3倍,农民一亩水稻能增收100元。”刘锦华当着记者的面算了一笔账。

  包括潭头村在内的赣南蔬菜主要供给大湾区消费者,自然对菜农种植技术要求较高。为此,潭头村从山东、湖南等地引进职业菜农,培育带动本村的农户发展成为种菜里手。潭头社区脱贫户张中华经过学习实践,掌握了无菌化育种、无土栽培等新技术。目前,潭头村形成了“十户大户创业、带动百人就业、种植千亩蔬菜”富硒蔬菜产业发展新格局。

  正是因为推广应用新技术,赣州市农业农村局总结出19项蔬菜栽培技术规程,各项技术成果推广应用面积达8.3万亩以上。前不久,赣州市农业农村局获得江西全省蔬菜产业重大技术协同推广考核结果第一名;正是因为有了新菜农,赣州近年来发展职业菜农1.33万户,全市蔬菜产业累计带动28.35万人增收,户均年增收5万元以上。

  

  “方向”不变“方法”变:党建引领 方法创新

  “一定要想清楚出发点在哪里、落脚点在哪里。要跳出潭头看潭头,面向未来谋潭头,让潭头承担更大的使命,实现更好的发展,让百姓的生活更加幸福。”今年七一前夕,江西省委副书记、省长叶建春来到他的基层党组织联系点——潭头村。

  为人民谋幸福就是党的事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人民实现梦想的核心。“从跳出旧农村到建设新农村,从摆脱贫困到乡村振兴,中国农业农村的这一巨变归根结底靠的是坚持党的领导这一不变。”赣州市委农办副主任、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周昱认为,坚持党对农业农村工作的领导是必须握牢的“方向盘”,在此前提下,三农工作者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蔬菜 水稻 粮食 果树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