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凝聚中德智慧 共筑粮食安全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种子资源保护与利用、种业科技创新能力、种业市场治理体系和种子国际贸易等方面均取得长远发展。中国种子贸易协会秘书长田伟红认为,“一个国家不可能拥有所有的资源和技术,所以全球种业流通和贸易非常重要,各国应加强沟通植物检疫措施,确保种子贸易顺利通畅。”

  小麦是全球种植面积最大、分布最广泛的粮食作物,也是全球粮食贸易比重最大的粮食品种。小麦耐热耐旱联盟(AHEAD)全球协调员斯蒂芬妮·哈格曼表示,联盟希望通过宣传和交流新的种子资源技术和想法,确保农业技术能够应对炎热和干燥环境的挑战。同时,联盟可以提供有效的投资框架,使全球小麦研发群体参与进来,促进协作和信息共享。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教授姚颖垠提出,中国小麦种植面积和总产水平近十年来都位于世界第一,单产水平也位于世界前列,逐渐向抗病、高产、稳产、优质转变,还培育出富硒、糯性小麦等功能性小麦新品种。中国小麦的育种成果,为中德双方专家学者提供了丰富信息和参考。

  对于新的育种技术进行监管至关重要,欧盟准备更新相关的监管法律,中国也采取了相同的战略。“植物育种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方面有很多成功经验,例如提高种子质量、增加产量、提高收入等。新的基因组技术可以缩短育种时间,使育种更具针对性。”欧洲种子协会植物育种创新宣传经理佩特拉·乔亚施介绍了新的育种技术,探讨植物育种为粮食安全作出的贡献。

  

  粮食减损呼吁中德经验互鉴

  当前,一方面全球疫情反复胶着,地缘冲突仍未停息,粮食生产和供应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另一方面,粮食损失和浪费也是全球共同面对的挑战。

  “希望包括德国企业在内的农机制造商,与中国企业多交流、多合作,面向中国市场,提供更适用、更低损、更高效、更智能的联合收割机产品,共同为维护粮食安全贡献机械化力量。”中国农业农村部农机化管理司科技推广处处长刘小伟表示,中国政府自2021年开始将粮食作物机收减损作为全国农业机械化工作重中之重,一方面持续推进机具装备优化升级;另一方面,广泛组织开展粮食机收减损宣传培训活动。

  去年9月,国际粮食减损大会在山东济南首次召开,50多个国家代表出席,在粮食减损方面达成十项共识,其中包括生产减损、加工减损和消费减损等。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院长廖小军针对农产品采收以后在加工过程中如何进行减损提出如下建议:农产品采收以后建立生鲜农产品产地商品化和冷链物流体系;根据农产品加工的特性和产品市场需求,采用合理的加工方式,实现资源高效利用;完善粮食油料及时干燥和绿色储粮技术;发展新型农产品加工技术。

  德国的食物浪费主要发生在家庭消费层面。“2019年,德国提出减少食品浪费国家战略,制定相应干预措施,并推动消费者对过期食物的再利用。”德国食品与农业部粮食减损与营养可持续负责人娜塔莉·班斯提出,“我们不仅需要全国性食品粮食减损战略,更需要开展国际化合作,共同致力于减少食品浪费,期待德中双方专家之间进一步增进沟通。”

  2021年,中国出台了《反食品浪费法》,调动各级政府部门、餐饮经营者、商超、消费者各方都参与其中,减少食品浪费,引导公众树立正确的饮食消费观念。

  减少浪费的同时,“综合利用水果的皮等不能被避免浪费的食物来养殖昆虫,制作养殖业所需的饲料,最终增加人类可以消费的食物。”德国莱布尼茨农业工程和生物经济研究所博士贾科莫·罗西还从昆虫生产和循环经济角度为粮食减损提出了新思路。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粮食 种子 小麦 可持续发展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