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培训是帮助乡村工匠提升能力、增长本领的有力举措,高职院校应如何对接服务区域农业农村需求,做好乡村工匠的孵化准备工作?此外,其他社会主体,还能有哪些作为?
夏显力:无论是从融合课程建设,还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来看,高职院校可谓是乡村工匠培育的主要阵地。进一步优化乡村工匠的孵化准备工作,高职院校需要建立线上线下教育平台,做好与乡村工匠培养相关的精品专业课程、技能培训课程和教材等教学资源的研发工作。需要强调的是,乡村文化历史、乡村工匠精神等课程内容也是必不可少的。同时高职院校要实现人才的“引进来”“走出去”。所谓“引进来”是指将富有一线工作经验的乡村工匠作为兼职教师,而“走出去”则是要结合学校优质资源开展系统培训教育,并通过学费减免、奖学金奖励等方式鼓励农村孩子与工匠子弟学成返乡,从而形成乡村工匠与职业院校双向良性互动体系。
付文阁:当前乡村工匠的培育,职业学校承担了较多的任务,作出较大贡献,但中小学校、学术型高校对此的重视力度还不够。乡村工匠培育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不能一味地推给高职院校。要从文化中国的高度认识乡村工匠培育的重要性,全面抓好培育工作。一方面,乡村工匠培育要从娃娃抓起,把乡村传统工艺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育融入到中小学教育体系中,让乡村学子从小接受传统工艺的文化熏陶。另一方面,学术型高校要加强理论研究,不断构建完善乡村工匠培育理论体系。此外,有关部门要积极推进乡村工匠培育模式创新,比如可以将过去手艺人的“师承”模式与现代规模化、职业化培训模式相结合,不断提高乡村工匠培育体系的针对性、适应性、丰富性。
主持人:让乡村工匠受尊敬、有荣誉、得实惠是推进乡村工匠培育的重要目标。对此,《意见》提出要提高乡村工匠的职业认可度,完善乡村工匠评价体系,您认为具体来说应如何落实?
付文阁:社会评价问题确实是乡村工匠面临的一个现实困难。举例来说,在法国,厨师的社会地位和工资待遇与艺术家、教授是接近的,而在国内的大部分评价体系中,却忽视了他们的技艺创造价值。要增强乡村工匠的职业荣誉感,必须构建完善的评价体系,打通人才晋升通道。在评价体系形成后,还要进行相应的兑现。比如我们的学历、职称这样的评价体系往往与就业、薪酬挂钩,那么乡村工匠的评价体系也要有物质和精神层面的双重兑现,让这个头衔不成为虚名。
夏显力:关于完善乡村工匠评价体系,我认为可以从“人才评价”和“工程质量评价”两方面入手。其一,政府应制定乡村工匠职业资格认定办法、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管理办法,制定乡村工匠人才培养标准,完善以实操能力与适用技能为重点、突出职业道德和知识水平的资格评价、技能认定、能力考核等多方位评价机制,从而进一步贯通职业发展通道。其二,科学评价工程质量,规范工匠管理。农村工程的整体质量和标准与乡村工匠的综合素质息息相关,为规范乡村工匠手艺质量管理,可以通过“优、合格、不合格”的科学评价体系,并通过建立信用奖惩制度将工匠与工程紧密相扣,全面提升“乡村工匠”的质量水平与行业责任心。
深挖文化内涵、注重融合发展、吸收时尚元素,是在新形势下培育乡村工匠的重要方向。系统的专业知识学习并不意味着照搬课本理论,而应该立足于乡土文化实践,寻求创新性、开创性的思想和风格特征
主持人: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乡村工艺资源情况各异,各地如何按照《意见》精神,因地制宜推出更多符合本地实际培育乡村工匠的利好举措?
付文阁:与工业化生产相比,传统手工艺真正的价值就在于文化内涵与手工艺生产,如果这两个特长发挥不出来,那么传统手工艺就无法与工业化产品竞争。因此我认为,地方在出台培育乡村工匠的利好举措时,要把握如下几个方向。一是深挖文化内涵。比如,我们提到杭州,首先想到三绝:丝绸、龙井、扇子。杭州有一个百年老店叫王星记扇厂,这个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特别注重文化挖掘,将西湖白娘子的故事与扇产业相结合,起到积极的效果。二是注重融合发展。以杭州扇文化产业为例,当地成立了扇文化博物馆,融合工艺展览、创意旅游等多种元素,不仅售卖扇产品本身,更展示背后的文化,还为消费者提供互动式情感体验。三是吸收时尚元素。传统工艺的发展要重视年轻人参与,只有不断与时俱进,注重创新,在传统工艺中引入契合年轻人品味的现代化、时尚化元素,才能更好地融入市场,绽放出传统工艺的新光彩。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n/2022-12-01/3428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