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全域缔造和美城乡


  如今,田店镇利用整合的项目资金,充分尊重群众主体地位,推进各类民生项目建设。新建的人文景观——蒲源龙滩文化广场,配备各类基础设施,满足居民日常休闲健身需求。河道两岸还建有水文化博物馆、蒲草景观带、蒲骚文化长廊等。

  近年来,应城市串联沿富水河景点,以应城千年蒲骚文化为底蕴,搜集、挖掘、整理与传承地方文化,沿河打造出“一带十园”的滨水文化景观长廊。

  “每到周末,周边游客都是慕名前来,只为一睹‘水美田店’的风采。”田店镇党委书记张华平说,该镇以“擦亮小城镇”为抓手,聚焦群众“急、难、愁、盼”突出问题,让小镇发展“速度”与“温度”兼备,新建特色文旅项目正成为居民休闲的好去处。

  府澴河,孝感的“母亲河”,流经孝南城区的一段水系称作老澴河,千百年来,孝感古镇依水而建,靠水而兴,见证历史变迁。随着城市扩张等原因,昔日码头盛景不在,治理老澴河成了沿河两岸居民多年来的热切期盼。

  治理一条河,提升一座城。2018年以来,孝感市将老澴河综合治理建设作为头号工程,投入90多亿元,治污、安居、存遗、配套、发展同步推进。沿线周边的农村住房,统一进行征迁人口近4万,相当于搬迁了一个小县城。如今,老澴河两岸已成为滨河公园,沿河两岸高楼林立,群众全部顺利回迁安置,“龙须沟”蝶变为“景观轴”。

  根据规划,还将修复老码头、重建文昌阁、修建麻糖工艺博物馆、文化旅游古镇等人文景观。黄昏时分,记者随周边居民一起在河边绿道散步,听居民感叹城乡环境日新月异的变化,生活质量大大提升,一出门都心情愉悦。

  11月1日,老澴河岸的孝感文昌阁新建工程喜封金顶。文昌阁曾是孝感的标志性建筑和珍贵的文化遗产,与武昌黄鹤楼遥相呼应,享有“南楼北阁”的美称,是孝感早期教育的摇篮,400年来多次被毁多次重建,具有深厚独特的文化底蕴和人文价值。

  保护历史遗存,延续一方文脉。孝感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吴琼告诉记者,孝感市将深度挖掘孝文化资源,唤醒文化记忆。对百年以上的古树、年代久远的古桥、浓郁乡情的古井、残存至今的古庙、硕果仅存的古牌坊、凝聚记忆的古农具等六类农村古迹,尽快设立保护标志牌,建立农耕文化体验馆、展示馆、博物馆,要注重留住山水乡愁,将农耕文化传承下去。

  近年来,孝感市加快完善功能镇区规划,对重要节点、重要街巷、重点区域进行了专项设计,按照“小而精、小而美、小而富、小而特”的建设思路,五年内将示范创建103个乡镇。孝南区肖港镇以“孝文化”为核心,构建康养服务体系。汉川市分水镇打造黄良辉文化等特色文化综合宣传平台,坚持镇区形象功能、建管并重。孝感市投入2亿余元升级改造的113个乡镇卫生院,在疫情防控和疫苗接种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孝感充分利用自然人文禀赋,将“孝”的基调、“绿”的理念、“美”的元素,以及红色、乡土文化融入城乡建设中,全面提升了功能品味,一批特色旅游小镇初具规模。

  

  党建引领和美乡村,“四好农村路”连心富民

  在大悟县宣化店镇河西村的中原突围纪念馆,广场上巍然挺立着一尊青年战士塑像,左手握拳,右手高举步枪,仿佛是在向人们传递着胜利的信号。“生存第一,胜利第一。”1946年,中原突围出色完成了中共中央指示战略转移与战略牵制重任,打响了解放战争第一枪。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在孝感这片红色土地上,许多先烈积极投身革命大潮,谱写了可歌可泣的英雄赞歌,留下了丰富的红色资源。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红色景区、和美乡村建设带动了村里的经济发展,我们是沾了革命先辈的光,一定要将红色精神传承下去。”如今在河西村等村党群服务中心的墙上,一幅幅党员群像图挂在醒目位置,亮身份表决心。作为全国“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试点村,河西村党支部书记吴成意说,中原突围景区每年接待游客约50万人次,拉动村民增收超过百万元。在党员带动下,村民都积极支持村庄建设,让村庄变得更红、更美、更宜居。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进一步拓展了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丰富内涵和重要特质。和美乡村,“和”体现的是治理,“美”展现的是状态,洋溢着中华“和”文化的浓厚底蕴。当前,孝感市以湖北省委、省政府开展的“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试点工作为契机,坚持党建引领,把和美乡村作为乡村振兴总切口,通过完善农村基层治理和人居环境整治,建设和谐美丽新农村。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糯稻 茶叶 莲藕 强化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