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自砂锅寨的另一副目光
叶辛
叶辛,1949年10月出生于上海,著名作家。曾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上海文联副主席,国际笔会中国笔会副主席,上海作家协会副主席,第六届、第七届全国人大代表。创作了大量知青题材的文学作品,短篇小说《塌方》获国际青年优秀作品一等奖,《家教》获《十月》文学奖,《孽债》获全国优秀长篇小说奖,《蹉跎岁月》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丛书,长篇小说三部曲《巨澜》入选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百年百部红旗谱”大型系列丛书。由叶辛担任编剧的电视连续剧《蹉跎岁月》《孽债》《家教》获全国优秀电视剧奖。
叶辛(右二)在农村。
随着岁月的流逝,插队落户年复一年,
我在山乡里浸染得愈来愈久。
我会讲一口外人听来流利而地道的乡间土话,
我的衣着和农民们相差无几,
我的脉搏已经随着农民们血液的流淌而搏动。
回想1969年,初次来到贵州三县交界一个叫砂锅寨的偏远山乡时,我被周围的一切深深地迷住了。壮丽无比、连绵无尽的山川河谷,山乡的风土人情,勤劳淳朴的老乡,包括他们的服饰,嘴里吐出的西南官话。这一切有多美啊,我给上海的一个同学,写去了足足15页的散文诗样的长信:喜鹊停落在大牯牛的背脊上休憩,岭腰峰巅徐徐飘散的雾岚,山涧里的流水……总之,我恨不得把看到的一切,感觉到的所有新鲜的、和上海不一样的印象,统统告诉上海的伙伴们,还不忘叮嘱他们,把信互相传阅一下,让他们都知道,我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地方。
我所了解的农村
对于中国的农村,96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大地,我所认识和了解的程度,是有一个渐进过程的。
整个青少年时代,我都生活在上海的弄堂里,就读的小学在弄堂斜对面,几分钟就能走进校园。随着年龄渐长,当然也知道了,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除了有像上海这样的城市,还有农村。
那么,农村是什么呢?
农村对我来说,是一个生产粮食和蔬菜的地方,我们天天吃的米和面,菜场里出售的蔬菜,都产自那里。
农村还是一个风景秀丽的地方,有清新宜人的空气,有潺潺的溪水和淙淙的河流,有广阔无垠一望无际的田野,河网密布,鸟语花香,充满了诗情画意……这些当然都是书本、画报、电影里看来的。
读中学了,从初二开始,每年有两三个星期甚至一个月的时间下乡劳动。即使是在那时,我眼睛里看到的上海市郊的农村,也还是“炊烟袅袅地升起在村落上空”,是“粉墙黛瓦的农舍”,是“高压电线杆伸展到遥远地平线上”,是清晨的鸡啼和犬吠。在作文里,我写道:通过下乡劳动,我由衷地感到,社会主义的新农村到处都在胜利地前进。这是我一个少年出自肺腑的真实感受。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n/2022-11-23/3407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