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怒江兴“果”记


怒江兴“果”记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冯克 郜晋亮 缪翼

  去过很多乡野,见过不少作物,要么生长在成片农田里,要么扎根于温室大棚中。前不久,在云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海拔1200至2000米之间的高黎贡山西坡,记者却偶遇这样一种鲜见的草本植物:

  它既像草——凭借“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韧劲,从25度陡坡缝隙里倔强地钻出来,一丛丛、一簇簇,绿得油亮;它也是果——椭圆形的浆果从茎干底部堆积起来,一串串、一团团,红得鲜亮。这些鲜果只需烘干,烹调时就是去腥除膻的香料,入药时就是燥湿健脾的配方。正是这看似不起眼的草果,种满了怒江3个县市21个乡镇116个村的111.45万亩林地,写进了怒江55万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功劳簿。

  5726,这是高黎贡山所拥有的高等植物的种类数量,也是其被称为“世界物种基因库”的先天禀赋。为什么草果作为“外来户”能从数千种物种中脱颖而出成为怒江乡村产业选择的“偏爱”?在完成脱贫重任后,原有产业如何提档升级最终实现高质量发展,支撑乡村实现全面振兴?

  从泸水市上江镇到贡山县独龙江乡,记者一路穿行于密林深幽处、山涧箐沟旁,攀山寻“果”,沿江问道,探求怒江的兴“果”之策。

  

  怒江与草果的双向奔赴

  有人说,怒江人生活在地球褶皱里。的确,98%以上土地为峡谷的怒江,有山不见一寸土,有地不见半亩田,很长一段时期内,农业产业发展滞后,农民脱贫增收之路可谓“一山放过一山拦”。

  草果在怒江的出现是一种偶然。“1974年以前,整个怒江州找不到一丛草果。”据怒江老一辈农业技术专家张定友回忆,当年泸水市为了建中药材基地,从腾冲等地引进了10余种中药材,其中只有草果适应性表现最好。“种在上江镇蛮英村小横沟村民小组的50公斤草果种子全活了,直到现在依然生机勃勃。”用张定友的话说,仿佛多年在外的游子找到了家。从那以后,这种生长于热带、亚热带的姜科豆蔻属多年生常绿丛生草本植物深深扎根于此。

  草果在怒江的“安家”又是一种必然。进入怒江州域后,高黎贡山呈南北走向,平均海拔3500米,85%的山体被原始阔叶林覆盖,地下水储量颇丰,并有双雨季充沛降水和消融冰雪补给,在沟壁和崖边无处不是水。喜阴、喜湿、喜高海拔的草果与典型亚热带气候的怒江可谓“撞了个满怀”,一条绵延600公里的草果致富路由南至北就此铺就。

  行文至此,一定不少人会好奇草果究竟为何物?其实,火锅底料中漂浮着的褐色椭圆形,长2-4厘米、直径1-2.5厘米,具有辛辣味的调味香料,就是干草果“本果”了。而作为绝佳的中成药配方原料,历史上就有诸葛亮妙用草果抗瘟疫的故事。

  “草果是香料界的‘明星’产品,多年来市场价格较高,发展潜力很大。”怒江州政府相关负责人的这一说法,在纸张泛黄的1992年第一期《怒江科技》杂志上得以印证——蛮英村农民普卖福种植草果面积达193亩,当时收购价为每斤4元,收入3万多元。正因这一市场价格的稳定性和吸引力,泸水草果的种植面积几十年来逐渐扩大到了20余万亩。

  当前市场需求端的数据更有说服力。全国大约有7万家兰州拉面馆,每家一个月的草果用量约3公斤,一年用量在2500吨以上;火锅店中仅海底捞一家每年的用量就达到200-300吨……全国每年草果使用量大概在1.4万吨左右,还有逐年增加趋势。

  正是洞察到草果产业巨大的市场空间,在脱贫攻坚战打响之初,怒江州委、州政府立足资源禀赋顺势而为,做出把草果作为主导产业全力推进的主动选择,出台了一系列规划和政策措施,把草果产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分解到年度、落实到乡镇、细化到村组,引导草果产业科学合理有序发展。

  时至今日,怒江已经成为全国草果核心产区和云南最大种植区。2020年底,怒江州26.96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面脱贫,其中就包括16.5万草果种植户。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草果 干果 土地 品种
 1 2 3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