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等商贩”变“跑市场” 红色山乡见红利


北京延庆区大庄科乡助农销售解民忧——

“等商贩”变“跑市场” 红色山乡见红利

贾德勇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芦晓春

  一入秋,北京市延庆区大庄科乡瓦庙村农民徐仕友就为自家1.5万多斤的山楂销售而发愁。农民急难愁盼的,就是当地党委和政府急需该干的。今年年初,大庄科乡就启动了“党建引领 绿色赋能——红色大庄科山里红系列农产品销售计划”,核心是“不仅要把农产品卖得了,还要卖得好”。

  秋末冬初,政府兑现了承诺,产量最大也是最令人担心的山楂,全部销售一空,价格还比去年翻了一番。大庄科乡把党建引领,转变成农民看得见的实惠,使党的二十大精神在红色山乡落地生根。

  大庄科地处山区,生态优良,主要盛产香椿、山杏、核桃、板栗、山楂等山货产品,当地农产品品质优,深受消费者欢迎。但是由于地理位置相对偏远,再加上村民老龄化,走不出去家门,只能坐等小商贩上门收购,优质却一直卖不上优价。甚至有的年头农民卖山楂的钱还抵不上捡山楂的工钱,有些农民就放弃了采收。近些年,大庄科乡党委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虽然能确保山楂卖得掉,但是价格还是偏低。

  今年,大庄科乡把农产品销售作为惠民的首要任务来抓。从打品牌和拓展销售渠道两方面入手,打造“红色大庄科”品牌,推出“山里红”系列产品。

  经分析,大庄科农产品之所以卖不上价钱,就是没有统一包装,没有品牌。发现问题就要第一时间解决问题,今年乡政府亲自参与研发系列产品包装。景儿沟村的红油香椿,最早用上了精美的包装,包装小而精,拉升了档次。核桃、板栗、山楂、蜂蜜都有了精美的新包装,大庄科的农产品一下就有了“面子”。

  美不美不光在外表,内在的品质更关键。质量是农产品的“命根子”,只有保证质量,才有卖出去的底气。大庄科乡党委和政府积极调动村经济合作社积极性,采取“政府+公司+合作社+农民”合作模式,让合作社成为销售主体,把好源头关,保证最优农产品供应市场。

  沙塘沟红油香椿远近闻名。沙塘沟村民采回来的香椿必须经过合作社分拣,才能销售。在村党支部书记、村经济合作社社长张红霞看来,沙塘沟是红色第一村,诚信第一,品质就是品牌,宁可少卖也不砸牌子。

  今年大庄科的核桃、山楂也进行了“选美”,各个都精挑细选。小庄科村用机器分拣核桃,选出的核桃颗颗果实饱满;水泉沟村也用设备分拣山楂,一袋袋山楂,经过流水线,按照个头分出三个等级,每个等级鲜红而匀称。产品分出等级,不同等级对应不同的价格。

  初级农产品只有加工成产品才能提高附加值。大庄科依托拓邦公司,加工“山里红”系列产品,包括山楂饮料、烤山楂、烤板栗等。这些产品装入礼盒成了红色旅游纪念品,依托大庄科红色教育体验基地的客流,扩大宣传和销售,大大增加了农产品的附加值。

  酒香也怕巷子深。虽然有首都这个大市场,但是大庄科优质农产品还是“待字闺中”。大庄科乡党委书记尤轩说:“农民关注的就是干部要干的。农民的首要任务是打理好树园子,保证好品质,乡党委和政府要去跑市场,每名党政干部要干在前、跑在前。”

  这样说更是这样做的,党委书记、乡长成了“首席推销员”,三天两头带着样品就去北京一些大的公司、机构去推销、谈合作,即使碰钉子也气而不馁,最终形成了几十万元、上百万元的大单。

  销售团队还有一支有热情、想干事的“青年主力军”。大庄科乡现有市、区驻村第一书记19人,他们是乡村振兴的带头人,也是大庄科乡的青年人才。大庄科乡党委创新管理模式,让驻村第一书记既立足本村各项工作,还要放眼全乡,打破了村与村的界限,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把驻村第一书记编入不同的销售团队,他们在产品开发、市场营销等领域发挥着特长。驻村第一书记打起了组合拳。西沙梁村大青沟张宝廷家的蜂蜜,遇到新冠肺炎疫情销售难,西沙梁村驻村第一书记陈通带着水泉沟村驻村第一书记李大维、松树沟村驻村第一书记万长远到张宝廷家,研究蜂蜜销售,并带去自己设计的包装,积压的蜂蜜走出了深山,张宝廷夫妇万分感动。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山楂 核桃 香椿 蜂蜜
上一篇 : 图片新闻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