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一问:全球粮食减产背景下,中国为何能取得秋粮丰收?


一问:全球粮食减产背景下,中国为何能取得秋粮丰收?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杨梦帆

  

  开栏的话:关键之年仓廪足。今年以来,各级党委和政府全力以赴统筹疫情防控和农业生产,有效应对严重自然灾害影响,粮食生产稳定向好,大豆油料扩种成效明显。在夏粮、早稻丰收到手的基础上,秋粮有望再获丰收,为端牢中国饭碗、稳定经济基本盘提供了有力支撑。即日起,本报开设“秋粮丰收五问”专栏,多视角探究秋粮丰收是如何取得的。

  金秋十月,丰收的喜悦遍染大江南北。在中原粮仓河南,漯河市临颍县杜曲镇种粮大户李晓东心里乐开了花,自家800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田不仅玉米没减产,还多收了100公斤左右大豆,收入一下多了40多万元。在“地无三尺平”的贵州,今年扩大玉米种植面积285.2万亩,提高种植密度,推广水稻耐旱品种和高产栽培技术,玉米、水稻生产抗住了旱情影响。

  回望全年,丰收实属不易。世界各地自然灾害频发,叠加新冠肺炎疫情、乌克兰危机等因素冲击,全球粮食总体减产。在我国,秋粮同样面临不少坎,但是我们始终把粮食生产作为三农工作的首要任务,摆上突出位置,克服新冠肺炎疫情散发、北方罕见秋汛、南方严重高温干旱、农资价格上涨等不利因素,全力抗灾夺丰收,抓紧抓实关键环节,落实落细各项工作,多方力量同向发力,拼出来一个丰收年。

  这份沉甸甸的丰收,得益于全国上下一起扛起粮食安全重任的同心,彰显了全方位筑牢粮食安全根基的决心,更加坚定了中国人牢牢把饭碗端在自己手中的信心。

  

  全球粮食形势严峻 中国粮有望再获丰收

  2022年夏,连日的干旱与灼灼热浪,让欧洲遭遇了500年来最严重干旱,中欧地区一种常见的水文地标“饥饿之石”重现天日。它的出现,预示着这一年旱情已严重威胁农作物收成,欧洲将面临粮食短缺、粮价高涨。8月22日,欧洲联盟委员会联合研究中心发布一份报告显示,干旱可能造成今年欧洲多种农作物减产,导致今年玉米产量比此前5年平均水平减少16%,大豆产量下降15%。

  全球粮食主产区之一印度,由于多地遭受旱情,水稻面临减产。9月,印度粮食部门官员表示,今年印度旱灾面积达到250万公顷,导致粮食减产约700万至800万吨。预计到今年冬季,水稻种植面积可能会进一步减少。印度财政部还发布公告,将对除蒸谷米和印度香米外的大米征收20%出口税,并禁止碎米出口,以缓解粮食减产引发的价格波动。

  在北美,多地出现破纪录高温干旱,严重影响粮食产量。美国农业联合会判断,与去年相比,美国农作物产量可能会下降1/3。玉米也是美国最主要的农作物,其产量也将下降。

  一方面,粮情受灾情威胁;另一方面,乌克兰危机持续影响全球粮食市场。

  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布的《2022全球粮食危机报告》以及10月一期《谷物供求简报》表明,由于气候冲击、地区冲突、新冠肺炎疫情等,前所未有的粮食危机正在全世界蔓延。其中有数据显示,将再次下调2022年谷物产量预期至27.68亿吨,同比下降1.7%。

  几乎同一时间段,正是我国秋粮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南方地区遭受持续的高温少雨天气,全国平均气温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高,北方部分地区雨水偏多,对粮食产量造成威胁。好在保护好秋粮生产的决心不曾减弱,各地积极应对,加强指导,分区域、分灾种制定完善应对预案和技术意见,精准精细指导,秋粮有望再获丰收。

  手中有粮,心里不慌。我国仅用不到世界10%的耕地,生产了世界近25%的粮食,养活了世界近20%的人口。14亿人口不是个小数目,耕地资源较为紧张,中国却能够实现粮食自给自足,这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创造的伟大奇迹。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优化布局,稳口粮、稳玉米、扩大豆、扩油料,保证粮食年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确保中国人的饭碗主要装中国粮。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粮食 玉米 水稻 干旱
 1 2 3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