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线上办春晚 年味照样浓


线上办春晚 年味照样浓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朱海洋

  挂上红灯笼、贴上红对联。近日,黄黎明从县里请来舞狮队,敲锣打鼓、走村串户,还有专人跟拍。这两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村里持续了10多年的春晚停办。2022年,拍成短视频上传抖音,年味照样浓,关键能让更多人看到。

  浙江省新昌县有200多座农村文化礼堂,自打2014年起,全县铺开办“村晚”。大伙儿搬出拿手好戏,农民自导自演,上台前还得比拼一番。为了过春节,县里这回另辟蹊径,发起“客厅春晚”。不论市民农民,不论专业业余,才艺展示、民俗年味、拜年祝福,都能分享。

  黄黎明是澄潭街道梅渚村的党总支书记。梅渚村算得上县里自主办春晚最早的一批村。两个小时的晚会,节目轮番登场,让人拍手叫绝。出了新花样,梅渚村自然不甘落后,早早开始准备,新老村民都忙开了。

  “老村民”王菊香,6岁开始拿剪刀,如今年近耄耋,还在剪纸。往年“村晚”,演小品、跳舞蹈、唱越剧,文艺骨干王菊香最是活络。两年没上台,听说有“客厅春晚”,王奶奶特意邀来返乡的大学生盛家钰,现场手把手教,剪出一个个“春”“福”字来。

  “新村民”刘毅也没闲着,一大早借来石臼,和好友相约打麻糍。刘毅是“竹编大师”,村里还有“根雕大师”“微雕大师”,艺术家们抡起石锤亦有模有样。这些村里请来的新乡人,平日除了自己搞创作,还时不时联手办研学,如今和街坊邻居“打成一片”,线上“村晚”自是少不了他们。

  这头舞狮,那厢剪纸,另一边麻糍喷喷香。走进小台门,放寒假的孩子们正学着捏泥人……这些都成了拍摄素材。黄黎明告诉记者,2021年进村游客有45万人次,尤其水幕电影上映后,国庆假期天天爆满,眼下由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游客虽少些,年味却不能减。

  “这两年,我们转危为机,不追求游客量,而是注重服务能力提升,让他们留下来。”黄黎明说,现在,来梅渚村的年轻人越来越多,最直接的反映就是消费上去了,“秘诀就在像咖啡点、小书屋这些新业态。我们也希望借线上办‘村晚’,吸引更多年轻人。”

  2021年,梅渚村旅游收入达500多万元,光围绕吃,就开了10多家店;村集体经济收入505万元,其中经营性收入350万元,村民人均收入5.2万多元。接下来,村里还计划推出一系列举措,鼓励百姓参与创业创富,通过吃“旅游饭”来实现共同富裕。

  新昌县委宣传部文化科科长杨晓霞介绍,“客厅春晚”活动正式启动前,已有10多万的播放量,接下来,将会有更多“村晚”节目亮相线上,县里也将邀请一些才艺高手参演。从请你来演,到我要来演,再到在家里演,一场全民自主秀文化的迎新春狂欢正迅速升温。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咖啡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