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在交通设施薄弱、人口密度较低的偏远地区的使用获得了较高的信息红利并拓宽了城镇化的边界,但是也扩大了不同特征农村群体之间的数字鸿沟。我国西部地区通常面积广阔,人口稀少,基础设施投资的效益较低,交通和相关基础设施的发展相对落后,而移动互联网通过帮助该地区农户突破地域和时间的限制,能够随时随地获取市场信息与生产技术等而产生较高的边际收益。对我国西部牧区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移动互联网使用通过促进牧民从事非农就业、提高牲畜价格,从而显著提高了牧民收入。越是偏远的地区,农户使用移动互联网的增收效应越大。然而,移动互联网对畜牧养殖规模较大的牧户有着更大的增收效应,其促进包容性增长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拓展“移动互联网+”应用,助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政策建议
继续推进移动互联网在农村的应用,鼓励边远地区农户使用移动互联网。加强移动互联网在农村地区的推广,例如智能手机下乡补贴计划、互联网资费的优惠、使用教程的培训等,让更多的农户具有应用移动互联网的能力并且有意愿使用移动互联网,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基础条件。继续加强农民对智能手机应用技能的培训,使得农民具有有效利用移动互联网的能力,从而更好地引导与提高农民对移动互联网在农业生产、生态保护、文化学习等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中的应用。进一步明确农民手机应用技能培训的目标与内容,建议针对不同目标群体,开展精准培训,不仅让不会使用移动互联网的农民学会并开始使用移动互联网,还让使用移动互联网的农民更加有效地利用移动互联网。
扩展对移动互联网的多元化应用,提高农户对专业APP的利用效率。互联网的普及率提高是有限的,但是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应用却有着无限的可能性。加强农户对移动互联网APP在农业农村现代化中的使用,可以不断拓展移动互联网使用的边际效应。因此,建议相关政府部门通过宣传或培训引导农户使用更多、功能性更专业的移动互联网APP,比如:求职就业、农产品交易、农业气象、农业保险、植物识别、远程教学、在线就诊、文化学习等多元化的涉农专用APP,以进一步推动“移动互联网+”在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中的应用。把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各种涉农APP建设成为新的农业生产要素,在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助力全面乡村振兴方面做出新的贡献。
建立权威性的移动互联网应用平台,提高对移动互联网APP的有效监管,降低农户在使用移动互联网时所面临的潜在风险。涉农APP具有较强的公益属性,其发展不能完全依靠市场机制。政府相关部门应直接出面或委托权威机构,根据农户实际需求,依托移动互联网平台开发类似“学习强国”这种具有权威性的专业化涉农APP,并做好相应APP的运营、管理与推广。这样不仅有助于激励其他涉农APP在市场竞争中提高服务质量,而且可以帮助农民在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中能够更加精准高效地使用涉农APP。同时,建议政府部门进一步加强对移动互联网APP内容的监管,建立长效监管与治理机制,对虚假信息、诈骗信息、黄赌毒等非法内容能够精准识别与及时高效处理,降低农户在使用移动互联网APP时可能遇到的各种潜在风险。
精准帮扶,缩小数字鸿沟,提高移动互联网在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方面的包容性。不同特征农户对移动互联网的使用与使用程度存在明显差异,同时,移动互联网使用对不同特征农户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因此,需要精准识别哪些农户仍未使用移动互联网、缺乏对移动互联网的应用能力,从而开展针对性的帮扶措施,以提高移动互联网在农户家庭层面的普及率以及农户对移动互联网的应用能力。此外,也需要研判移动互联网应用在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中对哪些特征的农户影响较小,锚定具有这些特征的目标群体,开展精准扶持措施,提高移动互联网应用在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中对目标群体的影响效果。总之,在推进移动互联网应用过程中,一定要避免“大水漫灌”的政策措施,通过精准施策,增强移动互联网应用的包容性。
(作者闵师系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王晓兵系北京大学中国农业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李谷成系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n/2022-01-22/3369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