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盐碱地也需要靠“两条腿走路”,除了政府部门投入和科研机构努力,企业研发也能适时改善盐碱地的贫瘠状况。河北硅谷农业科学研究院研发了有机硅功能肥,加快土壤中盐分的下沉,阻断土壤毛细管,在施肥播种时能有效阻断盐分扩散,保障弱苗的正常生长,同时还能增强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和微生物活性,在重度盐碱地区出苗率能达到80%以上,有的地区甚至达到95%。
“我们在研究治理盐碱地的过程中不断采用水利改良、种植改良、工程改良、化学改良、生物改良等许多方法,只要能找到治理盐碱土壤的四大要素(板结、pH值、盐度和营养元素),问题就能迎刃而解。”河北硅谷肥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宋福如说。目前硅谷有机肥在内蒙古五原县已得到推广应用,土壤中的有效磷、速效钾增加作用尤为显著,2016年-2017年平均增幅分别为99.5%和29.9%,对土壤全盐、碱化度有降低作用,并探索出了“改良公司+产业公司+合作社+农户+基地”的有效经营模式。
谋划当下 立足长远
盐碱地治理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课题,需要持续发挥生态、科技、管理等要素进行治理调节。“水田治理上要旱育稀植,插大苗,因为苗床可以调酸。另外苏打盐土和滨海盐土不一样。在耕地里有碳酸盐的情况下,稍微沉淀后快速排水是很重要的。能排出多少水才能灌多少水,这样盐碱才会消退;还要让带有盐的排水流入松花江,最终进入大海,完成水文水系的大循环。”韩晓增说。
松嫩平原的苏打盐碱地治理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在李德忠看来仍有需要持续改进的地方:“比如在科技投入上,耐盐优质水稻品种开发、盐碱地种稻节水灌溉等议题还有待探索;在资金投入上,地方政府、企业和个人单方面都承担不起,必须有国家财政投入。建议像黑土地保护一样,设立专项资金开展保护利用。”
为了改变“碱地白花花,秋后不收啥”的处境,吉林省不仅在2520万亩盐碱地治理上采取了多项举措,也通过政策法规对耕地进行更好的保护和利用。目前已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2319万亩,实施黑土地保护利用280万亩。
“我们通过田、水、路、林综合治理基本解决了农田灌溉难、农田灌排难、农机作业难、交通运输难等一系列问题,补齐了农田基础设施的短板。将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与产学研相结合,实现了化肥农药‘零增长’。”吉林省农业农村厅总农艺师秦吉说。
谢建华认为,我国盐碱地耕地面积十分可观,对盐碱地要加强培肥改良,提高综合生产能力。“要转变发展观念,将非耕地中具有农业发展潜力的盐碱地,作为耕地后备储备资源;加强盐碱土壤向耕地定向培育的‘耕地化’过程基础研究,有计划、有步骤开展非耕地盐碱地资源的综合整治,有效补充耕地资源,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应有贡献。”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9-10-29/2040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