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农村普法要增强针对性和有效性


  良法善治,民之所向。良好的秩序、坦然的安全感,离不开人人尊法、人人守法。在社会主义法制体系日益完备的今天,立法取得阶段性成效之后,全民普法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面对乡村全面振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必须把农业农村普法宣传工作摆上更加重要、更为紧迫的位置,不断增强普法宣传的针对性、有效性、持续性,让普法与业务工作相互融合,切实通过加强法治普及宣传来推进依法行政,推动广大农民群众依法保障权益,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坚强有力的法治保障。

  要以根植法治思维为目标,落实普法宣传制度。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领导干部要树立法治思维,要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法治国家建设重点是法治政府,法治政府建设成败的关键在领导干部。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但目前一些领导干部只注重学习贯彻政策文件和上级部署要求,遇事习惯用惯例、“老办法”和行政手段推动工作,还不习惯将法治作为一种前置性的要求,还不能自觉秉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的理念去做出决策,甚至罔顾不依法行使权力要承担的法律责任。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开展普法宣传教育,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指引,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依法行政、依宪行政的精神内核。要严格落实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制度,各级领导干部真正从思想和行动上将依法办事、依规办事、依程序办事养成一种自觉。

  要以维护农民利益为宗旨,健全普法宣传机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增进农民福祉、维护农民利益,就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根本目标,也是农业农村法治建设的根本宗旨。当前,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各项举措的具体实施,迫切需要法治发挥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作用,迫切需要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的不断健全。而满足所有这些迫切需要的根本和基础,首先就是要让广大农民群众能够尊法、知法、守法。通过立法环节的广泛征求意见来宣传党和国家的政策导向和为民宗旨,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通过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谁服务谁普法”“谁主管谁普法”的普法宣传机制,让农民群众在每一个与自身利益相关的行政决定中知道法律对事情的评价,知道该如何有效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要有效实现对广大人民群众的普法宣传,仅靠普法机构显然无法完成。党的十九大提出新时代加大全民普法力度。普法不再只是法律法规受众的外部需求,更是对执法者服务者管理者自身的法治化要求;普法主体也不再只是专门的普法机构,更包括执法管理服务等部门自身。这就要切实健全完善普法宣传机制,以维护农民合法权益为宗旨,将执法服务管理主体培育成普法主体,实现主动化、动态化、体系化的普法大格局;从维护农民利益角度出发,将普法理念融入到农业农村法治建设的全过程各方面,让普法宣传成为执法者服务者管理者的主动作为。

  要以提升宣传效果为标准,创新普法宣传方式。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广大群众获取信息的需求也在日益多元化,以往普法宣传常用的开设橱窗、发放资料、张贴标语等“老三样”方式,已经难以满足群众实际需求,迫切需要探索更多群众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方式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以满足群众不断增长的法治需求。

  俗话说,一具体就深入。普法工作也是如此,它不只需要用通俗的语言向广大群众解读法律内涵,更需要在法治实践全过程和社会保持良性互动。越是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越应该成为普法的最佳时机。越是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越能提高普法宣传的实效。在实践中,要坚持以提升普法宣传的时效性、鲜活性、传播力为目标,深入挖掘地方戏曲、民间风俗等本地传统文化资源,积极运用微视频、H5等新媒体新技术,尝试探索点单式、订制式、顾问式、访谈式普法形式,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群众喜闻乐见的普法活动。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农民利益 农民群众 传播 相结合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