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乡村新闻官”:一场网络传播的下沉试验


  本报记者付伟

  “我们村的菜心都是喝山泉水长大的,绝对天然无公害。”站在一片绿油油的菜地前,打开手机,找到直播软件,念出开场白,对于广东省清远市清新区石潭镇水西村村民刘逢明来说,如此操作流程如今已经轻车熟路。如此生活“常态”,源于他的另一重身份——“乡村新闻官”。

  “乡村新闻官”,也是近两年清远乡村治理制度创新最为醒目的一张标签。所谓“乡村新闻官”,更通俗的同义词是“农村网红”。在清远,这是一群既在外面见过世面、又熟悉农村生产生活的现代“新农人”。通过手机直播等方式,他们将曾经藏于深山的家乡优质产品推介出去的同时,自己也在网络世界陡然而红。

  “乡村新闻官”,是广东在推进实施数字乡村战略中结出的一颗甜美果实,也是网络传播下沉乡村治理的一场生动试验。近年来,作为拥有腾讯、华为等众多互联网龙头企业的信息产业大省,广东正通过多种渠道、多元方式将这种优势转化为乡村振兴的有力支点和强劲动能,不仅将农产品生产端与消费端更为直接和紧密地连接在了一起,更通过数字化、智能化公共服务触角向广大乡村的延伸,完成了治理方式的一次跃升。

  “花式吆喝”彰显新思维

  2018年8月,当“乡村新闻官”这个概念横空出世的时候,新一轮农村改革的活力正在清远大地持续奔涌。作为全国农村综合改革试验区之一,推进治理力量下沉、开办农事服务超市、先整合零碎土地再搞土地确权……“三农”领域的创新措施一项接着一项,打磨出广东欠发达地区乡村发展方程一把把解题钥匙。“乡村新闻官”,正是萌芽于这片农村改革的广袤热土之上。

  乡村要发展,关键在于培育产业基础;而夯实产业基础,关键在于打通产销链条。虽然深谙这样的浅显道理,但对于刘逢明等“乡村新闻官”来说,身处日新月异的信息化时代,对接产销两端的方式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走街串巷吆喝的卖菜方式,已经远远落伍了。”在他们看来,城市主流消费群体正在迅速向线上集中,特别是当“90后”“00后”也开始关心粮食和蔬菜之后,农产品营销必须完成传播手段和话语方式的一场“革命”,这样才能实现供应链与消费端的无缝对接。

  于是,在“乡村新闻官”的辞典里,充斥其间的是不断更新的热词、潮语,烹饪出的是更符合城市年轻人口味的传播大餐。也正是在这一过程中,绿水青山所孕育的当地农产品生态附加值与以“乡村新闻官”为代表的营销创新实现了同频共振。

  很快,刘逢明的努力有了回报。在网红效应的催生之下,水西村的蔬菜销量快速增长。还有很多人被村里的秀美风光所吸引,慕名前来旅游观光,更有不少粉丝与刘逢明以及他的菜地合影,作为前来“打卡”的标配之举。2019年,水西村民首次拿到了集体分红。

  网络治村下活一盘棋

  “乡村新闻官”是个什么官?这是这项创新概念诞生之初,很多人提出的问题。对于很多乡村新闻官来说,他们更多的职业体验不是“当官”,而是成为乡村产业发展的助推器和服务员。不过,对于英德市连江口镇连樟村支部书记陆飞红来说,先当村官,再当“新闻官”,却有别样的一番滋味。

  2005年,陆飞红从部队退役之后,便回到连樟村当起了一名村官,从治保主任做起。受自然条件限制,那时的连樟村发展严重滞后,村集体经济底子薄弱,大部分青壮年村民外出打工。几年前,连樟村党支部还被当地列为“软弱涣散”党组织作为重点整治对象。也正是在基层党建的这场手术中,年富力强、头脑灵活的陆飞红临危受命,接过了沉甸甸的“帅印”。“一定要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这是上任之初,陆飞红向村民立下的一份掷地有声的“军令状”。

  事实证明,陆飞红没有放空炮。短短一两年时间,一排排路灯拔地而起,一株株绿化苗木迎风摇曳,一座座扶贫车间生根开花,公共服务站、健身广场顺利落成,全村50多户贫困户集体摘帽……连樟村开始了前所未有的华美“蝶变”。在陆飞红眼中,村庄美景、生态农品不能只是养在深闺,只要让更多人知道“连樟之变”,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走活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这一盘大棋。而就在此时,一顶“乡村新闻官”的帽子,让陆飞红找到了锦上添花的点睛之笔。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传播 营销 蔬菜 土地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