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看城口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如何衔接


  作为“四大火炉”之首,重庆的夏天过于热情。

  这两年,难熬的酷暑时节送老人进深山三两个月,住乡间民宿、吃农家饭菜,消夏避暑、调养身心,渐成城里人敬老爱亲新风尚。

  倚山而筑的“山城”重庆入伏即成“火焰山”,何处可觅纳凉地?最好的去处就在重庆东北角——“山中之山”的城口县。

  力推农文旅融合发展的城口,交通改善、设施升级、景观优化、产品提档,越来越多周边城里人,前来乐享清爽怡人的23℃夏天和生态自然的特色物产。与此同时,昔日贫困的城口山村人,也开始支起产业灶,吃上旅游饭,走上致富路。

  夏日里,记者一行走进城口,访农户、进企业、看农旅、逛市场,生机勃勃的发展态势令人耳目一新——下山农民安居乐业、上山产业兴旺红火、进山游客如织如潮、出山货物畅销四方,生态产业底色更绿、规模更大,架起了绿水青山通往金山银山的致富桥,连起了决胜贫困迈向乡村振兴的致富路!

  进入生态文明和大交通时代,资源禀赋优劣随之而转,莽莽大山逆变为价值高地。城口活用辩证法,立足群山谋出山,以发展的眼光审视资源家底、探寻振兴战略,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让沉睡宝藏重现光芒

  

  劣与优:从发展的制约到腾飞的宝藏

  踞三省之门户谓之城,扼四方之咽喉谓之口,城口因方位而得名。

  俯瞰卫星地图,川陕渝交界处,山多、绿浓的区域,就是城口。即使放眼全国,城口也称得上最浓郁的那一抹绿,是名副其实的“中国绿心”。

  城口的绿,源于山大、树多。地处大巴山南麓腹地,全县超过90%的面积为山区,林地占比高达86%!

  这“九山半水半分田”的资源禀赋,在过往的岁月里,带给城口百姓的更多是艰辛苦难。于农耕而言,山高天寒,仅有的巴掌田、鸡窝地上,种不出好光景。进入工业文明,山高路远、偏僻封闭,是被遗忘的地方,成了国定深贫县。

  然而,经济发展也呈现出一种趋势和规律,禀赋资源优劣并无定势,会依发展阶段与路径选择而转换。

  时空变换,星移斗转,随着生态文明与大交通时代到来,城口的绿色生态一夜成金。据测算,城口每年生态服务价值高达65亿元,比2018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还多10亿元!

  “城口县地理区位独特,生态资源得天独厚,自然物产丰富多样,民俗文化多姿多彩,如今消费者相关需求正在上升;与此同时,城口发展到现在,也具备了推动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的基础。”城口县委书记阚吉林说,积极创新、主动作为、抓住机遇,激发城口农文旅融合巨大潜力,构建县域生态经济新体系,沉睡的生态环境资源就能被唤醒、变现、增值。

  共识是奋进的动力。走好生态发展道路,必须凝聚绿色共识。在阚吉林看来,解决思想认识问题是首要前提,“城口群山环绕,封闭隔绝,历来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主,要产业化、市场化发展,必须在理念和认识上有提高。”

  召开干部大会、建设动员大会,邀请专家作专题辅导,深入企业、走进农村调研宣讲,舞动生态考核指挥棒……多举措攥指成拳,全县上下思想开始统一。

  生态不是经济发展的紧箍咒,环保不是产业振兴的绊脚石;发展不能走老路、穷路、歪路、绝路;生态与产业的关系非但不是二选一,反而可以“1+1>2”;打生态牌、走生态路、吃生态饭,这些发展理念已成为城口上下的共识。

  “生态建设、环境保护是城口的根本大计、最大责任,没有保护就失去了发展之基,没有发展就失去了保护之力。生态环境保护的成败归根到底取决于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方式。”城口县委副书记、县长黄宗林在自己的调研报告中写道。

  为了找准发展生态经济的重点、短板和弱项,全县各级班子开展了大调研大讨论专题活动,最终形成了以“七大农业扶贫产业”为核心的山地特色效益农业和“原乡、原味、原生”理念的全域生态旅游产业为两翼,带动县域经济腾飞的战略。

  心往一处想、步往一处迈,还需劲往一处使。

  农、文、旅三大领域融合,本质是资金、土地、劳动、技术、创意、管理、营销等资源要素的优化重组。

  出台税费金融用地优惠政策,引来社会资本活水;探索多样化利益联结机制,绑定各方携手前进;稳妥推进农村“三变”改革,激发村集体经济活力;制定标准与监管追溯并举,提升品质为品牌筑基;政府宣传配合企业营销,拓市场引游客实现更好效益……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产业化 高山 森林 土地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