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黑色黄金”养护黑土地


  

  

  

  

  实行谷子与花生间作的黑土地保护性耕作。

  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社会共同永恒的主题,生物炭技术所能发挥的支撑性作用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近日,来自世界19个国家和地区的641名专家学者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炭索未来”而相聚在沈阳。

  近年来,生物炭在解决全球生态环境安全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作用已获得普遍认可,被学术界誉为“黑色黄金”,许多国家都成立了专门的机构来研究生物炭理论与应用前景。

  秸秆还田是一种有效的土壤培肥方式,对提升地力、改良土壤具有重要作用。而生物炭技术不仅具有上述功能,更在农田土壤固碳减排、持久性地力提升等方面意义重大,尤其是作为秸秆等农林废弃生物质资源工业化处理工农业综合应用的一种重要途径,在推进三产融合、农业生产端绿色化改造和乡村振兴工作中将扮演重要角色。

  有鉴于此,2005年中国工程院院士、沈阳农业大学教授陈温福带领的团队在国内率先开展了生物炭研究。陈温福认为,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生物炭与农业研究的总体设计思路应该是以生物炭为载体,生产缓释肥和土壤改良剂,实现秸秆炭化还田。

  

  生物炭改良土壤作用获认可

  在第一届生物炭研究与应用国际研讨会上,共有35位国际和77位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和企业高管就生物炭基础理论研究、炭化装备与工艺开发、生物质热解示范工程建设、功能性生物炭材料制备、炭基产品研发、生物炭标准体系建设等内容作了精彩汇报。

  中国工程院陈温福院士、张福锁院士分别做了主旨报告,高度概括了10多年来中国生物炭研究与应用进展及农业绿色发展变革的未来之路。

  在报告中,他们指出我国在粮食连年丰收的背后,也面临着化肥农药滥用、土壤质量下降、农田污染严重等实际问题,要保证粮食安全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遵循农业生态系统物质循环规律,“取之于田、用之于田”,以生物炭产品为技术载体,补炭(碳)减氮(肥)、以炭(碳)锁氮(肥)、活化磷钾,实现秸秆的间接炭化还田改土,在秸秆、环境、耕地永续利用与粮食安全之间架起一座绿色、循环、可持续发展的桥梁。

  本次会议涵盖了国内外生物炭从研究到应用的各个层面,是一次开放、互享、共赢的盛会。通过广泛和深入交流,真实展现了当前生物炭研究与应用领域的最新成果,也基本探明制约生物炭产业发展的关键问题所在,为未来研究指明了方向。

  在研讨会上,多名学者分享各自最新研究进展,并就当前生物炭产业发展的现状与瓶颈问题深入交换意见。如英国爱丁堡大学OndrejMasek教授介绍了英国生物炭研究中心在生物炭标准方面的工作及其在国际科学研究中的应用情况。韩国汉阳大学Ki-HyunKim教授分享了生物炭在空气净化方面的研究进展。

  生物炭在土壤改良中的作用得到多位专家认可。通过长期定位试验,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LukasVanZwieten教授认为,生物炭在土壤碳库周转和养分循环过程中可发挥重要作用。在研讨会上,他向大家介绍了生物炭长期定位试验的研究进展。德国伍珀塔尔大学J?rgRinklebe教授认为,生物炭可作为一种非常有效的钝化稻田土壤重金属和有毒物质的材料。

  

  国际黑土保护研究达成共识

  黑土地公认为是世界上许多国家的粮仓,往往被看作是天生具有高生产力的肥沃土壤,保证了不断增长的全球人口的粮食需求。这些独特的土壤需要人们采取行动促进其可持续管理,以避免其退化,从而适应气候变化和确保世界粮食安全。与会者已认识到不同地区在如何管理这些土壤方面已经获得了知识和经验,因此需要在黑土保护和合理利用方面建立一个国际研究合作联盟。

  9月22日,黑土国际研究合作联盟(iRCN-BS)在沈阳成立并发布宣言。黑土国际研究合作联盟的代表,与世界主要机构和相关研究单位一起,共同宣布致力于世界范围内黑土科学、技术与管理方面的合作研究。

  代表们签署宣言后,由沈阳农业大学举办首届iRCN-BS国际研讨会。沈阳农业大学农业资源与环境学科带头人汪景宽教授,首先总结了我国东北地区黑土地保护利用的历史和现状,分析了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明确东北黑土地区及世界其他地区黑土资源保护和可持续管理的行动需求。然后,来自美国、俄国、德国和国内的14名土壤专家进行黑土地保护、生物炭利用、有机碳演变等方面的学术交流,达成共识。大家建议在iRCN-BS联盟体系下,优先开展导致黑土肥力降低的关键因素、如何修复退化的黑土等方面研究。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黑土 可持续发展 土地 综合利用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