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讲述新时代的南疆故事


  

  

  

  

  疏附县托克扎克镇中心小学的学生正在上音乐课。本报记者 王壹 摄

  

  我们党的一切政策,都要围绕合民意、惠民生来制定和落实。我们的农村党组织,一定要成为团结带领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坚强堡垒。有了这一条,无论抓稳定还是抓发展,都会有力量、有后劲。——习近平

  天山以南,昆仑山以北,南疆是个好地方。

  绿洲如宝石般镶嵌在塔克拉玛干沙漠,金色胡杨林沿着塔里木河绵亘蜿蜒,帕米尔高原上冰封千里、白雪皑皑,繁忙的中巴公路续写“丝绸之路”传奇,多民族文明在此地荟萃积淀。

  然而,沙漠雪地的壮美背后,是生存条件的艰苦和恶劣。作为新疆贫困面最大、贫困程度最深的区域,南疆四地州集边境地区、民族地区于一身,贫困代际传递现象严重,脱贫攻坚形势复杂严峻,贫困人口占全疆贫困人口的85%以上,是新疆乃至全国脱贫攻坚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地区、脱贫攻坚的主战场。

  2014年4月27日至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视察期间,深入天山南北田间地头、工厂车间、农户家中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调研,使新疆各族干部群众备受鼓舞。

  5年后,沿着总书记的足迹,记者一行来到疏附县托克扎克镇阿亚格曼干村,听村民讲当年的故事,细说这5年来的变化。

  

  村子强起来——政府扶持引导,激活脱贫攻坚内生动力

  2014年4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阿不都克尤木·肉孜家中,与当地干部群众座谈,让阿不都克尤木·肉孜一家备受鼓舞、感恩于心。

  阿不都克尤木·肉孜的新家,是一座整洁宽敞的农家小院,花圃里月季、矮牵牛、万寿菊争奇斗艳;肥硕的肉牛在养殖区安静地吃着草料,肉鸽在笼舍里咕噜噜叫个不停。时尚又现代的沙发等家具布满房间,餐桌上摆放着待客用的馕饼和品类多样的干果。

  “5年前,我们住的是土房子,走的是土路。现在我们住大房子,用天然气,柏油路修到了家门口,党和政府给我们带来了美好生活。”谈起这5年的变化,阿不都克尤木·肉孜的妻子、38岁的女主人阿依谢姆古丽·艾则孜指着墙上张贴的老照片对比着对我们说。

  阿依谢姆古丽·艾则孜告诉记者,如今家里已经从两头牛扩大成12头了,日子红火起来了,“那个时候一年有1万元左右家庭收入,现在养牛收入就有5万元,养花收入今年底会有3万元,加上出租农机、养鸽子的收入等等,一年接近10万元。”

  村党支部书记田义修介绍,脱贫攻坚战打响前,村子到处都是土坯房、土棚圈、土围墙,用水难、行路难、安居难。2014年起村里加大实施了“安居富民工程”,每户补助2.85万元,新盖安居富民房550套。托克扎克镇抽调干部组成人居环境整治突击队,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帮助群众整治庭院、发展产业、促进增收。到2016年,阿亚格曼干村成功摘掉贫困村帽子,实现全村整体脱贫。

  阿亚格曼干村坚持把产业发展,作为群众稳定增收的治本之策。全村对1168亩土地进行流转,用于种植果树、花卉和苗木、中草药、葡萄,其中153亩土地种植红叶海棠、丝棉木、法桐、冬青球、金叶榆等景观树,打造苗木基地,供应周边县市城市美化绿化;177亩种植葡萄采摘园;218亩土地种植400万棵土桃实生苗,供应喀什地区苗木市场;580亩土地种植西梅;40亩土地种植中草药白芍、防风。

  阿亚格曼干村也有了自己的合作社——“瓦日斯”农民专业合作社。“瓦日斯”在维吾尔语里是“传承”的意思,他们希望把“扎扫把”这门传承了100多年的老手艺盘活起来。85岁的玉苏甫·阿卜杜拉是村里最年长的手艺传承人,老人家已经扎了65年的扫把,至今仍然身手矫健,“吃得好,穿得好,我也不老了。”

  合作社的厂房里,堆满了高粱秆。几十个村民相对而坐,正专心地扎扫把。29岁的塔依尔江·萨依提手脚口并用,动作麻利,平均15分钟就能捆扎出一把扫把。“紧俏得很,不愁卖!”合作社理事长阿布力克木·麦合苏木告诉记者,“现在合作社吸纳了200多农户,他们有的集中到厂房里扎,有的领上材料在家里扎。合作社一年能生产扫把100多万把,主要在南疆四地州销售,年销售额可达到1000多万元。”

  43岁的赛麦提·斯提瓦力迪一家曾经因病致贫,母亲患有冠心病,每年光医药费就花费数万元。这让家里只有5亩菜地的赛麦提·斯提瓦力迪感到不堪重负,尽管闲暇时间扎扫把带来了一些收入,相比高昂的医药费仍然是杯水车薪。2018年,村里全面落实“先诊疗后付费”大病医疗统筹和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免费普惠政策,“新农合”“新农保”参保率达100%。村民看病不再需要缴纳押金,只需要医保支付,扣除保障范围后还存在支付困难的,可以分期付款。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土地 葡萄 花卉 蔬菜
 1 2 3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