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洞庭明珠”重焕光彩


  “稻虾之恋”形成“稻虾之链”:小龙虾从育苗、养殖、加工、物流、餐饮、旅游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稻虾米产业也已做大做强,良种、良田、良法、良品的“四良”配套种植、加工链条让南县稻虾米的身价翻了数番。2018年12月,27款南县“稻虾米”亮相在香港举办的2018年亚洲农产品展,吸引了众多客商。5家香港经销商与南县米厂签订了200吨“稻虾米”采购协议。

  稻虾产业如火如荼,目前年综合产值达到100亿元。南县没有因此满足,这两年又开始瞄准“水稻+”来做文章。传统的四大家鱼养殖被高效的“稻+龟”“稻+鳖”“稻+蛙”等模式取代。在综合种养的基础上,不少企业还玩出新花样,乌嘴乡罗文村的“龟趣园”里,游客可以体验到龟主题的亲子活动、传统民俗文化、农耕文化、户外拓展等多项体验式服务。

  

  不再风雨飘摇 渔民上岸富起来

  对于湖南省南县来说,今年秋天又是一个沉甸甸的“丰收季”。就在这个10月,南县的湖南金之香米业有限公司,将代表南县稻虾米产业赴美国领取2019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金奖。这两年,南县收获颇丰:2017年,“南县小龙虾”获评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18年,“南洲稻虾米”荣获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南县被中国粮食行业协会命名为“中国虾稻米之乡”。

  目前,南县共有稻虾种养专业合作社400多家,稻虾产业从业人员达12.8万人,1.5万多名贫困人口通过发展稻虾产业实现稳定脱贫。

  南县的小龙虾还为当地渔民找到了一条转产转业的新路子。成立于1975年的县渔业大队,几十年来,渔民常年漂在洞庭湖、长江流域,吃、住、行都在船上,日晒雨淋,生活艰辛不挣钱不说,有时遇到大风大浪安全都没有保障。为了保护洞庭湖和长江流域的渔业资源,2009年,湖南省开始实施洞庭湖渔民上岸定居工程。

  可是结束了“水上漂”的日子,拿什么来养活人?

  渔业队队长刘四清利用会织渔网的技术,开办了捕鱼网具的小作坊。好景不长,不久后,为了保护渔业资源,原农业部对将大小鱼类一网打尽的深水张网等捕鱼工具进行取缔。一筹莫展之际,小龙虾产业在南县兴起。多年的经验让老刘灵感来了,经过摸索,老刘将深水张网的网眼改造成了网目更细,能够自动“捕大放小”的新型捕虾工具——地笼。

  2018年,刘四清发明的“选择性捕虾地笼”申请到了国家知识产权局的发明专利。而一条“地笼”为上千名渔业队队员转产转业找到了新路子,南县茅草街镇成了全国有名的地笼制造小镇,生产的地笼远销马来西亚和非洲各国。

  曾经经常偷偷捕鱼,和县渔政执法大队玩“猫鼠游戏”的渔民刘定凡,如今把地笼事业做得风生水起,成了名副其实的“牛百万”。风云飘摇的日子久了,刘定凡经常半夜惊醒。刚住进三层楼的大洋房时,他还怀疑这不是真的。

  一位老渔民成了拥有专利的“土专家”,一个曾经被取缔的渔具成了新型捕虾工具,一条“茅草街”仅生产地笼一年产值达到10亿元。过去的“水窝子”,如今变成了“聚宝盆”。在绿色转型的理念指引下,更多的传奇将在洞庭腹地南县创造。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水稻 种苗 畜牧 传统农业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