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机制创新推动降解地膜推广应用


  答:首先是全面科学评价了全生物降解地膜的性能和特点,填补了国内空白。从产品性能、降解机理、作物生长进程、作物产量影响、土壤理化性质、环境影响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评价,兼顾了推广过程中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建立了一整套产品性能特点评价技术规范。

  其次是探索形成了重点作物全生物降解地膜示范推广技术规程,有序开展了全生物降解地膜引领性技术示范推广。由生态总站牵头,在12个省分别建立了百亩全生物降解地膜大田示范样方,摸清了全生物降解地膜作物安全覆盖期等农田适宜性指标,形成了代表性作物和代表性区域全生物降解地膜应用技术模式12套;制定了适宜区域和适宜作物的推广技术规程,在甘肃、云南等13个重点用膜区建立了17个千亩大田示范样方,辐射带动各地积极开展全生物降解地膜大田示范应用。初步试验结果表明,全生物降解地膜在马铃薯、烟草、设施蔬菜等作物上替代普通地膜取得了较好效果。

  第三是破解了产品工艺创新与农业应用落地之间的双向瓶颈,打通了产品落地通道,推动了全生物降解地膜产业发展。通过联盟、协会搭建信息交流与资源共享平台,农业环保推广体系、农技科研机构、生产研发企业、新型经营主体协同发力,定期组织研讨交流、观摩学习、教学培训等,打通了全生物降解地膜替代技术应用产业链上下游,有效推动了38家农业环保体系机构、20家中央和地方科研院所和大学、14个生产研发企业、40多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之间的协作沟通,实现了全生物降解地膜替代技术集成熟化、示范展示、推广应用,有效提高了全生物降解地膜产品质量和优化了合成工艺,有力带动了产业整体转型升级。推动企业在高性能、低成本全生物降解共聚酯的大规模稳定生产关键技术上获得突破,填补了国内空白。

  第四是推动了重大法律法规和政策出台,形成了一批科技成果。推动了《土壤污染防治法》等多项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出台,参与制定了《全生物降解农用覆盖薄膜》国家标准和相关行业、企业标准,出台了《农膜回收行动方案》等重要文件。除全生物降解地膜替代技术连续两年被纳入农业农村部十大引领性农业技术进行示范推广外,各地各部门还形成了一批科技成果,牵头申报了《一种可降解地膜作物栽培对比试验技术方案》《一种可降解地膜填埋对比试验技术方案》等四项专利,申报了农业行业标准《全生物降解地膜应用效果评价技术规范》,申报的《农田残膜污染现状普查及防控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荣获辽宁省2018年度农业科技进步贡献奖一等奖。各参与单位制定了国家标准和相关行业、企业标准6个,获授权发明专利19项。

  链接

  

  可降解地膜的分类

  可降解地膜主要分为两大类,全生物降解地膜和添加型可降解地膜(包括氧化降解地膜、光氧降解地膜、氧化生物双降解地膜、可降解生态地膜等)。

  全生物降解地膜在世界多数国家得到认可,是替代传统PE地膜的主要产品,在欧洲推广使用量占到地膜总用量的5%,在日本这一比例达到10%。2017年,我国出台了推荐性国家标准《全生物降解农用地面覆盖薄膜》(GB/T35795—2017),规定了全生物降解地膜产品特性、检验方法、使用规范等,主要指标与欧盟标准基本一致。

  添加型可降解地膜主要是利用光敏剂、氧化剂等催化剂的催化作用加快聚乙烯降解过程,降解性能在国外饱受争议。欧盟明确要求,在2020年前要完全禁止此类产品或将其退出市场。

  2015年起,农业农村部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总站在全国13个省(市、区)组织开展降解地膜的试验评价和示范推广工作,选择国内外主要100余种降解地膜产品,重点测试评价了其物理机械性能、产品成分、农田适宜性、降解性能。

  试验研究表明,全生物降解地膜具有很好的生物分解性能,基本可全部降解。对目前生产的全生物降解地膜检测分析显示,未发现有毒有害物质,不会产生二次污染,其在不同作物上表现存在差异,部分作物上可适度替代。添加型可降解地膜的主要原料为聚乙烯,最终裂解成分仍是聚乙烯,依靠紫外辐射或热源暴露将传统塑料加速裂解成小碎片或者微塑粒,不易捡拾回收,积累到一定程度会影响土壤性质、功能及生物多样性,同时还可能通过食物链富集影响各营养级的土壤动物,存在潜在的环境风险。其各项性能与普通PE地膜差异不大,田间降解性能不稳定,覆土部分降解难,不适宜大面积推广应用。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生物降解 残留 样方 缺失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