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热播日剧《凪的新生活》(又名《风平浪静的闲暇生活》)剧终了。该剧主要讲述28岁的东京女社畜大岛凪,在工作、恋爱、社交等多重压力之下,毅然决定辞职去乡下开始新的生活。
去过日本的人,或者对日本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日本的乡村,基础设施、生活设施等,跟日本的城市,基本上是差不多的。但风景和节奏,却有极大的不同,跟城市相比,日本的乡村,是安静的、悠闲的、恬美的,天空、房屋、山河、田地等,色彩那么的清晰干净,搭配又是那么的和谐统一,随意一个角度,就是一幅美丽的风景画。这样的地方,谁不向往呢?也正因为如此,乡村主题或者说返乡主题,一直都吸引着日本影视界的注意,过去也产生过一批高质量的影视作品。比如《小森林》《幸福的面包》,又比如宫崎骏的部分动画电影,都展示了日本清新而绝美的乡村生活。
这些影片中的乡村生活,像极了初恋的感觉,说不清、道不明,但真的就是好喜欢。喜欢到,你会天真地过滤掉那些超脱于人间烟火的东西。但成年人毕竟是不同于青少年的,就像很多成年人的爱情,还没有来得及说出口,就已经宣告了结束。对于这种乡村生活的心动,也是如此,虽心生向往,但也深知身不能至。为什么身不能至呢?因为现实中的剧本不是这样书写的。
《凪的新生活》中,大岛凪辞职后,很快就发现“只要活着钱就在变少”,但在她需要找工作的时候,合适的工作就会找上门来。现实中,在城市辞职不难,在乡村再就业则不是那么容易。另外,大岛凪返乡后,很快就与楼上的老奶奶和隔壁的小女孩成为了朋友,甚至隔壁就住着一位率真温柔的极品帅哥。看到这里,无需赘言,凡是清醒的人,都应该知道,这是影视或童话中才会出现的情节。
现实不是拍电影,不是所有的事情,都有美好的结局。所以说,电视剧里的辞职返乡,虽然美好;但现实中,这样的事情,却不会经常发生。如果跳出电视剧的范畴,回到真实的日本,会发现即使日本的城市化率达到了惊人的93%,但年轻人的选择,更多的不是返乡,而是挤向东京都市圈。根据日本总务省的数据,截至2018年,日本境内人口连续9年持续减少,但是东京的人口连续22年增长。日本47个县市中,41个人口持续下滑。其他增长的六个,有五个是在东京周边。其实原因并不复杂,就像鱼需要水,鸟儿需要天空,人则需要工作机会。大城市,意味着更多更好的工作机会,都说大城市会形成虹吸效应,工作机会,就是虹吸效应的发动机。站在现实的角度,我们要知道,很多我们心动想做的事情,恰恰是我们做不了,也不会去做的事情。
该剧的主题设定,说明影片对于时代心理的把握,是敏锐、细微和到位的。这种心理,不光日本有,中国也有。观看中,发现有弹幕如此留言:这说的就是我的人生理想啊。此前,有一篇《北京,有2000万人假装在生活》的文章刷爆了朋友圈。文章虽以“北京”为题,但这种感觉,相信不是北京独有,甚至不是中国独有。偌大的城市,写字间拥挤着苟且的肉体,霓虹灯照耀着疲倦的灵魂,或多或少,或明或暗,谁又没有这样的“理想”呢?
如果跳出日本的范畴,审视中国的城乡关系。首先要说明的是,有些人确实能做到,以梦想为马,辞职返乡。这些人主要是返乡创业人员,据国家发改委今年6月18日消息,全国返乡创业人员已超过800万人。800万,听上去,是挺大的一个数字,但与之相比,有进城意愿的人,要多得多。2018年,中国城镇化率为59.58%,但是户籍城镇化率仅为43.37%,也就是说这其中仍有16.21%的城镇常住人口(约2.3亿人)没有完成市民化进程。在这将近60%的中国人口中,身体、身份都已经入城的人也好,身体入城、身份没入城的人也罢,即使他们都背负着巨大的城市焦虑,但他们中的多数人,不会辞职返乡。不但如此,中国的城镇化远未迎来自己的拐点,这意味着,虽然在城市生活有诸多焦虑,但未来,还会有以“亿”为单位的人口踏上进城之路。
返乡之所以不是主流选择,是因为返乡不能从根本上治疗城市焦虑。大城市,交通拥堵、空气混浊、住房拥挤等,这些都客观存在,返乡会一定程度解决这些问题,治愈一些焦虑。但乡村工作机会少、基础设施差、服务水平低等客观因素,也会产生新的问题,甚至催发更大的焦虑。可以这么理解,如果说城市焦虑是生活焦虑,那乡村焦虑很有可能就是生存焦虑,在城市里,你有可能会因为工作而焦虑,而在乡村,你很有可能会因为没有工作而焦虑。两相比较,返乡和不返乡,对于多数人来说,真的不是很难选择。站在多数人的角度,不得不相信,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多数人的选择,必有其坚定的存在基础。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9-10-16/2034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