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悄悄打钱”是扶贫助困应有情怀


  近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通过分析学生在校刷饭卡数据,比对困难生库,并结合学生综合表现,找出每月在食堂吃饭60次以上、每天吃饭低于平均值8元的学生进行隐形资助。而有些同学在刚开始收到资助短信时,还险些以为是诈骗,知道真相后十分感动。“悄悄打钱”维护了困难学生的自尊心。

  每个学校里都有困难学生。每个困难学生都渴望被救助,又都害怕被救助。倒不是困难学生不想接受救助,而是他们很纠结:希望被救助是因为生活捉襟见肘,不希望被救助是担心因此受到“别样的眼光”,不想有“另类的感受”。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悄悄给困难学生打钱创新救助困难学生的方式有两大好处:

  其一,实现了“精准救助”。生活是不是困难,依靠“数据分析”就能知道。比如,学生用餐的情况,用餐时选择的饭菜,用餐时的饭菜价格。有的学生一天的伙食消费才8元钱,这基本已经能够说明问题。当然,为了能够获得更加准确的数据,除了结合“用餐情况”之外,还结合了“困难生库”两个数据的结合,实现了“精准救助”。

  其二,维护了“心灵尊严”。每一个人都有尊严,困难学生当然也不例外。“悄悄打钱”,让爱心救助静悄悄地进行,只有困难学生自己知道“被救助了”,其他同学是不知道的。这样就能最大程度维护困难学生的自尊心,不至于让他们生活在“低人一等”的感觉里。

  救助困难群体是社会爱心的体现,然而,在救助困难群体的时候,一些机构往往容易走上一条“极端道路”,比较多见的形式就是“敲锣打鼓式”救助:救助困难村民,要搭建舞台集中发放物品;救助困难学生,要发布“困难学生名单”,甚至让大家一起“比惨”“诉苦”。有的时候还需要集体拍照留念。尽管爱心是浓烈的,却也在不经意间伤害了困难群体的自尊心。

  要想把救助困难群体的好事情办好,就要考虑困难群体的感受,既要照顾他们,还要让他们不因为“被照顾了”而成为社会焦点。有人说这些困难群体也太矫情了,这不是虚荣心造成的吗?其实不然,贫困可以被帮助,但贫困群体却不可以不被尊重,不能以爱心救助的名义撕裂贫困群体心灵的伤口。

  “悄悄给困难学生打钱”,让救助从“热闹闹”回归“静悄悄”,这是扶贫助困应有的情怀,这种做法值得肯定与借鉴。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群体 数据 回归 伤害
下一篇 :征稿启事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