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望城荷花虾养殖面积达到7万亩,致力打造年产值上百亿的小龙虾产业。“盘龙岭村从传统种稻到生态养虾,可以说望城从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改’出了希望,真正实现了‘产业友好、人民富裕’的目标,通过高质量发展绿色生态农业取得了高效益。”蔡亭英如此认为。
对于“产业友好”这4个字彭小辉感触更深。望城白泥湖原来水质不好,一般养殖家鱼。但湖南家鱼成堆,供给多需求少,因此,彭小辉所在的湖南白泥辉高科水产养殖有限公司另辟蹊径,规模养殖有“淡水中的鲨鱼”之称的鲌鱼。
原来在长江生活中的鲌鱼习惯在水域上层生活生长,因此对水质要求很高。为了确保水质优良,水经过池塘过滤氧化后再将注入白泥湖鲌鱼养殖水域。再加上低于其它地方1倍的密度养殖,鲌鱼生长良好。水环境也“如鱼得水”,从白泥湖鲌鱼养殖水域排放到周边稻田的水对水稻不会造成任何污染。“不仅白泥湖鲌鱼养殖水域小环境好,而且对周边大环境没有侵害,不以发展特色产业影响大众产业,这就是美美与共、和谐共生,这就是产业友好。”彭小辉说。
通过种养结构调整、发展生态农业,生态经济发展圈初见成效,形成以小龙虾、鲌鱼为特色的健康水产主导产业,望城鲌鱼已入选长沙十大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望城荷花虾成为湖南省“一县一特”重点发展主导特色产业。目前,区域小龙虾亩产纯利润达2000-4000元,农户人均纯收入提高5000元。
高质量发展做到以治理为重心,高质量打造“生态文明示范区”,探索现代乡村治理体系改革,向生态文化要活力。
“要建立生态文化体系,倡导绿色消费,推动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加快向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方式转变。”《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方案》中如此强调。山青水秀,文化生态,文明友爱、社会和谐,这也是望城打造生态文明示范区的目标所在。
“对望城来说,要培育和构建绿色、简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消费模式,就必须革故鼎新。“长沙市农业农村局局长、试验区管委会党委书记吴石平认为,要探索现代乡村治理体系改革,以治理为重心,加快对生态环境、生活方式双重治理,实现环境整治与生态文明双提升。
“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10年前,这是对茶亭镇静慎村的真实写照。静慎村决心将垃圾治理列为农村环境整治的重点,最初由村组干部包片带头清理垃圾,但好景不长,干部一边捡,村民一边丢,这种“他治”模式难以持久。
一屋不扫何以洁村庄。静慎村党总支决定创新传统乡村治理模式,探索“九贤治村”,倡导村民共治。村党总支书记姚罗华首先发起成立环境卫生理事会,督导村民推行垃圾分类,垃圾分类做得好的吸收为理事会成员,做得不好的让其“红红脸、出出汗”,以此调动村民的主观能动性,做到“各人自扫门前雪,还管他上人瓦上霜。”尤布冲组村民姚建明原来也只管“自家一亩三分地”,加入环境卫生理事会后,姚建明积极性高涨,不管严寒夏暑,打扫全村道路,精准分类垃圾。
类似这样的自治小组在静慎村还有8个:党员之家、乡贤理事会、学雷锋志愿服务队、红白理事会、六老宣讲团、军人抢险队、兴学堂、快乐静慎健康协会,这9个互帮互助的自治小组并称为“九贤治村”。在新乡贤的示范带动下,静慎村通过治垃圾等“五治”行动,从一个贫穷落后、脏乱差的山旮旯变成湖南省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
静慎村“九贤治村”,大龙村的做法则是“一核三会、三治合一”。为创新农村基层治理模式,大龙村构建以村党支部为核心,以村民委员会为基础、以村级合作社为支撑、以乡贤理事会为补充,以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现代乡村治理体系。
礼金比谁拿得多,桌数比数办得多,鞭炮比谁放得多……大龙村虽然是省级贫困村,但这样的“比三多”现象以前在大龙村也比比皆是,铺张、攀比、灰色的生活方式盛行。“治理得先治人的陋习,吹新风、扫旧风,农村才能文明。”大龙村党支部深谙此理。今年的中秋节,大龙村乡贤理事会给村民送了一份特别的“礼物”——移风易俗“茶杯”。这些茶杯上印着村里“一核三会”的倡议:“随礼不高于200元,桌数控制在20桌,不燃放鞭炮……”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9-09-27/2031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