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即将亮相中原。迄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已举办10届,跨越66年,一个又一个“濒危”民族文化遗存焕发活力、绽放异彩,56个民族在此交往交流,实现文化的融合发展。

  

  “多元一体”的民族文化盛宴

  24岁的畬族青年田洪金时常出现在郑州龙湖水上基地,头戴红帽的他,脚踩竹漂,手持竹竿,漂行水面,像武侠电影中的“水上轻功”。但他不是影视演员,而是运动员,正备战全国民族运动会独竹漂竞赛项目。

  作为我国最早举办的全国性综合运动会,民族运动会见证和推动了中华民族大团结,带动一大批濒临消失的民族文化绽放异彩,推动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堪称“中华一绝”的独竹漂“绝技”,发源于赤水河流域的黔北民间,1999年亮相第六届全国民族运动会,知名度大大提升,现已成为深受群众欢迎的竞赛项目之一。

  自1953年首届全国民族运动会举办以来,一个又一个源于各民族千百年生产、生活的传统体育文化项目亮相民族运动会。从首届5个竞赛项目,数百人参加,到第十一届全国民族运动会在郑州举办,赛事影响和规模不断扩大,竞赛项目已增至17个,表演项目达100多个。

  17个竞赛项目异彩纷呈,其中既有北方的马术,也有南方的龙舟,既有东北的秋千、珍珠球,也有西南的花炮、陀螺,既有起源于单一民族的押加,也有各民族广泛开展的武术、摔跤、射箭等项目。

  此外,表演项目已成为民族运动会的一大亮点。国家民委文化宣传司司长武翠英表示,表演项目是对运动会竞赛项目非常完美的补充,展现的是各地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更能突显民族运动会作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平台的文化内涵。

  民族运动会一路走来,内涵不断延伸,已经演变为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盛宴,成为各民族文化交流展示、传承发展的重要舞台。借助民族运动会,各族群众加强了互相了解,增强了民族自信心、自豪感,更强化了对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的认同。

  

  “像石榴籽一样”谱写民族团结华章

  作为我国首创的民族传统体育盛会,民族运动会以其鲜明的民族性、文化性,成为展示多姿多彩中华文化和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的重要平台。来自全国的56个民族通过体育这个桥梁,走到一起,交往交流,增进友谊,共同推进中华民族大团结。

  “咚咚咚咚……”由18名青年组成的河南省民族健身操代表队伴着鼓声,在郑州市体育馆内进行着紧张训练。这18名队员中有8人来自郑州西亚斯学院,其余10人是郑州市第七中学内高班的学生,分别来自新疆的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和回族。

  民族健身操是民族运动会17个竞赛项目之一,只有短短几分钟,却融合了维吾尔族、蒙古族、傣族、土家族、藏族等20多个民族的舞蹈元素,多民族选手共同参与,一举一动蕴含民族风格和韵味,彰显民族团结的主题。

  从报名参赛到日复一日的紧张训练,河南省民族健身操代表队18名来自不同民族的队员彼此建立了深厚的友谊。16岁的维吾尔族队员孜拉来·买合木提被队员们亲切地称为“来来”,每当她动作不到位时,其他队员会在旁细心地帮她纠正动作。

  民族运动会上的竞赛和表演项目,来源于各民族的生产生活,在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武翠英表示,举办民族运动会,通过体育这种独特的文化形式,能有效推进各民族间的学习、交流和文化的展示、传承,增进民族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脚下的“斯诺克”蹴球、移动的“篮球”珍珠球、用脚踢的“羽毛球”毽球……这些具有鲜明民族文化特色的传统体育项目,由于民族运动会的举办,突破地域限制,登上全国性的体育舞台,吸引多民族参与,一个个参赛代表队“像石榴籽一样”紧紧联系到一起,竞赛是次要的,重在展示各民族体育风采,促进民族文化交流,推进民族团结。

  全国民族运动会自1991年起每4年举行一次,第十届全国民族运动会首次允许在竞赛项目中的集体项目和表演项目有一定比例的汉族运动员参与,56个民族一家齐聚,进一步突显了中华民族大团结的主题,扩大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影响力。

  

  共同的盛会 团结发展的舞台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珍珠 石榴 外出务工 强化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