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让“蓝色”闪耀在垃圾治理第一线


  乡镇有探索,乡村也有首创。在金井镇金龙村,有100余名“蓝天侠”成员活跃在垃圾收集分类的第一线,而这样100余人的团队最初只有一个人。

  今年5月14日,为推行“蓝天碧水保卫战工程”,金井镇金龙村以党小组为单位开展“垃圾治理”比赛,经过角逐,万松园党小组夺魁,组长张勇因此获得第一个“蓝天侠”的称号。张勇干劲十足,带动越多越多的村民加入“蓝天侠”团队。

  

  实现“民享”,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着眼,做到垃圾治理无害化,将“垃圾危机”变成“环境生机”

  环境就是民生,环境也是生产力。在垃圾治理这项事关农村人居环境、农民群众福祉的攻坚战面前,长沙县化“垃圾危机”为“环境生机”。

  全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推进办公室调研组在今年4月考察长沙县的工作后认为,经过不断努力,长沙县基本形成了一套农户可接受、保洁员易操作、干部好管理、治理有成效、经验可复制的农村垃圾分类减量新办法,建立了政府、环保合作社、保洁员、农户多方参与的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治理运行机制。垃圾分类减量化处理后,各类型垃圾都有了合理归宿,村容村貌大幅改观,人与自然和谐共享,农民群众获得感不断增强。

  “对我们村民来说,民享就是实现了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金井镇金龙村村民汤超立说。

  金龙村是金井镇唯一拥有2条支流的村落,金脱河与九溪河在村内蜿蜒而过,背靠胜山,可以说山水资源极其丰富。但几年前,由于农村垃圾日益增多,电池、灯泡灯管、油漆桶等有害垃圾随手乱扔;垃圾焚烧后浓烟通过窗户飘进家里,尘屑溅落在菜叶子上;农药瓶等固体污染废弃物丢弃在茶山上、河坝里……垃圾对环境侵害很深,绿水青山不仅没有变成金山银山,反而成为“污水灰山”。

  为了做到无害化处理,经过精细分类后,金龙村将电池、灯泡灯管、油漆桶等有毒有害垃圾交由第三方公司进行专业处理,做到有害垃圾有序回收、规范处置,有效解决有毒有害垃圾出路问题;对可回收垃圾集中运往再生资源利用中心;对不可回收垃圾经村、镇垃圾回收点压缩后运往垃圾处理厂处理。

  在“蓝天侠”们的努力下,村民共建共享,靠水吃水,享受水资源、做起了水经济。

  “这两条河就是我们金龙村里的两条龙,水可是我们村民的命脉。所以我把葡萄园也建在九溪河边。”“阿汤哥”葡萄园主人汤超立说。原来九溪河白色垃圾漂浮,别说是游客,就连村民都掩鼻而过。现在通过垃圾治理,河水清了,长期在外创业的村民汤阳回到家乡,和汤超立一起扩大生态农庄,每天都有10多桌生意。为了尽可能不产生垃圾,“阿汤哥”对游客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吃饭浪费30%罚款,饭菜剩余15%以上必须打包带走。

  如今,每到傍晚,村民、游客都会沿九溪河散步散心,吹着风,听着河水声,看着夜空的星星,人与自然真正和谐相处。

  金龙村“靠水吃水”,蒲塘村则“靠山吃山”。金井镇是湖南闻名的茶香小镇,但茶叶产业在两年前却与蒲塘村无缘。在金井镇副镇长周术看来,蒲塘村错过了茶叶产业,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垃圾遍地,环境脏乱差,没有人愿意来流转山地发展产业。

  通过垃圾治理等环境整治后,原来污染较重、偏碱性的土壤中和了,呈现为酸性土壤,适合茶叶生长。茶企去年在胜山流转了260亩土地种植茶叶,今年又扩建了400亩茶叶基地发展茶叶产业。

  “以前我们在环境面前输了,现在我们打了场环境的胜仗,胜山变成真正的‘胜山’了。”蒲塘村村民说。

  不仅是蒲塘村,许多乡村垃圾治理都已做到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这激励星沙大地广袤乡村在环境治理方面打了一场场胜仗,2019年上半年,长沙县空气优良天数达168天,村居们从蓝天碧水中享受到了那一抹常见的“星沙蓝”。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处理 茶叶 人居环境 复制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