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民族饮食文化创意项目
在“十里不同风,五里不同俗”的中国乡村,农家饭菜的种类之多,恐怕任何一部《饮食大全》都无法全部收录。这就为饮食文化留下了巨大的开发空间,成为文化旅游极具魅力的开发项目。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饮食方式与其原生地环境紧密相关,同样的手抓羊肉,在都市餐馆中食用与在草原篝火旁食用,会有完全不同的情趣和体验。从北方的帐篷到南方的竹楼,从新疆的葡萄架到福建的荔枝园,从西部的麻辣火锅到东部的黄酒煮蟹,中国农民用他们特有的万千风味招待四方宾客,在酒香茶韵中述说古老的民俗故事。中国各地不同类型风格的长街宴、长桌宴、海滩宴,最为受人称道,这种万人同餐的饮食方式,其场面之壮观、其菜谱食材之丰富,可谓举世无双。因此,这类旅游项目,常常收到“到此一游,终生不忘”的效果。
5.乡村传统技艺的创意开发
农村中能工巧匠的传世绝技,是在历史进程中点点滴滴积累起来的,是人类智慧长期进化积累的结晶。如铁匠、铜匠、木匠、篾匠、染织匠、泥瓦匠等等。传统技艺像一部无字的书史,记录着遥远的生产生活事象,唤起人们怀旧追思的情结。随着民俗风情旅游的兴起,经过旅游开发的奇妙创意,成为游客们爱不释手的旅游工艺品。例如,浙江东阳北后周村的竹编,能够做到竹篮打水水不空,堪称天下技艺一绝。位于黄河三角洲的博兴县,民间擅长草编技艺,草编制品就成了经济发展的主业。博兴县出口编织制品的大小企业几十家,产品远销到欧美和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
6.农业文化遗产的创意开发
近年来,我国各地普遍开展了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加强了农耕文化的知识普及和宣传教育,使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少年了解农耕文化、敬重农耕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在农耕文化开发利用方面,许多地区建设了农耕文化展示馆,设立了农耕文化观摩实践基地,举办农耕文化节,开发农耕文化艺术表演,组织农耕文化学习交流活动,使之成为宣传我国农业历史、普及农耕文化知识、拓展农耕文化与现代农业相结合的方式和路径。
各地在农业遗产保护利用项目中,注重文化创意与精准扶贫的结合,优先扶持遗产资源丰富的贫困地区的农耕文化项目发掘和保护,使农业遗产保护与扶贫开发形成共促共进的良好局面,在精准扶贫上助力添彩。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9-08-21/2016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