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畅通“三农”融资“最后一公里”


  

  

  

  

  图为青海农担公司共和分公司与共和农信社联合在共和县塘格木镇浪娘村做调查。汪成艳 摄。

  截至目前,青海省农牧业信贷担保有限责任公司(简称青海农担)累计为5147家农牧业经营主体提供担保贷款25亿元;平均每天引导228.31万元资金投入农牧业发展领域;近七成的客户通过担保首次拿到银行贷款或者增加了贷款额度,为农牧业经营主体增信从愿景变成现实。

  在保项目4688笔,在保金额突破20亿元,财政政策资金放大效能达到3.3倍,较全国农担体系平均放大倍数高出0.8倍,原有“撒胡椒面”的粗放支农模式已逐渐变成涓涓活水,支农惠农,用之不竭。

  数据背后是青海“三农”金融服务格局的深刻调整和全面优化,“政银担”风险分担机制基本完善,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进一步健全,普惠金融服务基层“最后一公里”有效畅通,金融机构服务“三农”意愿得到全面加强。

  

  遍润高原的“及时雨”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明确要求,省级信贷担保机构向市县延伸,支持有条件的市县尽快建立担保机构,实现实质性运营。同年7月,青海农担贵德分公司正式揭牌运行,标志着全省政策性担保体系全面铺开。2018年12月,青海农担格尔木分公司揭牌,青海农牧业信贷担保体系全面建成。

  几年来,青海农担坚持“先易后难、取得共识、逐个推进”的原则,确保人员与机构同步下沉。为保障管理与业务一体推进,青海省政府立足省情,印发了《关于加快全省政策性融资担保体系建设实施意见》,将“农牧业政策性担保体系”建设提到更为重要的位置。

  青海农担公司董事长吴新文表示,三年来,近百名专业农担公司员工如星星之火,分布于广袤的高原大地上,无论是西宁近郊的菜农,还是高原腹地的牧民群众,只要符合政策规定,青海农担就能把就近便捷、灵活高效的融资担保服务送到他们身边,其员工因此有了一个亲切的名字——“及时雨”。

  一个分公司就是一支突击队。青海农担湟源分公司按照“整村推进”的思路,半年走遍全县7乡、2镇、146个村,将农担业务与“双基联动”“两权抵押”等结合,实现“半年破亿、一年两亿”的业务奇迹;大通分公司精耕细作,敢为人先,深化与地方金融机构合作,积极试点“农担e贷通”“农担信易担”产品,成功打响产品推广“第一枪”。

  

  求新求变的“探路者”

  农担体系为破解“三农”领域融资难题而生。

  三年来,青海农担求新求变,积极探索,针对无足值抵押物造成的融资难、为覆盖高风险而导致的融资贵以及审批流程复杂导致的融资慢等三个突出问题,整合政、银、担三方优势,探索建立了三方项目共选及“三三四”风险分担机制,探出了一条低门槛、低费率、低风险的“三低”担保新路径。

  不仅如此,青海农担还积极创新信用担保模式,全面取消反担保要求,利用征信大数据,在青海全省推出首款纯信用担保产品——“农担信易担”,5万-30万元的小额信贷需求增信,试行仅3个月,业务量就突破亿元。

  青海农担监事长徐有文表示:“青海农担通过创新方式,为农牧业适度规模经营主体增信、为金融支农信贷化险,努力探索出一条破解农牧业新型经营主体融资难、融资贵的新路,真正在金融资本和农牧业新型经营主体间架起了一座连心桥。”

  2017年5月,西宁市湟中靖祥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穆延寿拿到青海农担担保贷款200万元。“要是按照银行要求的抵押物等条件,最多只能贷到80万-90万元。”穆延寿说,“除了将土地流转合同、保鲜库、大棚等原本银行不认可的抵押物作为反担保条件外,农担公司更看重合作社的实际经营状况。”

  除了考量农牧业新型经营主体实际融资需求,青海农担还结合国家及地方金融支农方向,每年批次推出适应市场需要的担保产品。2018年,推出了流程便捷、随取随用的“农担e贷通”和支持牦牛、枸杞产业发展的“牦牛产业贷”“枸杞产业贷”产品,取得良好的市场反响。

  

  坚守初心的“贴心人”

  在全党、全国上下深入推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当下,吴新文表示:“农担体系的初心与使命就是解决全省农牧业经营主体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农担全体员工要牢记这一初心和使命,做好农牧业各类经营主体的‘贴心人’。”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数据 牦牛 枸杞 大棚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