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农村人口转移数量不断增加,对闲置宅基地和空闲农房的有效利用成为盘活农村土地资源,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的重要渠道。这项惠及农民农村的行动需要政府、企业、农民多方合力来推动实施。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农民如何持续增收?请看记者带来上海市奉贤区的宅基地流转试点经验——
图为益民村新建的用于公司总部入驻的房屋。资料图
离都市很近,这是上海市奉贤区西渡街道益民村最明显的区位优势。益民村作为奉贤北大门,北有金海公路隧道,到徐家汇仅需半个小时;南有S4大叶路出口,直通浙江。
同属奉贤区的柘林镇华亭村,景色优美,旅游资源丰富,东石塘、景福桥、农耕文化展示馆……处处彰显着“贤文化”“孝文化”。
在上海,像益民村、华亭村这样的村子,年轻人一般都在当地的城镇或者中心城区生活,村里常住人群大多是老年人,占比高达百分之七十,由此产生了大量闲置宅基地和空闲农房。
如何盘活闲置宅基地和空闲农房,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奉贤区的做法是充分挖掘各村的优势和特色,最大限度地保留乡村原貌,最大程度地让农民得实惠,宅基地流转试点工作初现成效。
制度设计得民心:离地不失地,离房不失房
“我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我胆子蛮大的。”64岁的吴宝兴非常骄傲。2018年3月,益民村率先实行宅基地流转的试点工作,在全村找点位。最初看好的是5户相邻的点位,但是其中有2户不同意,只好放弃,后来又找了几个点,都没能达成一致意见。经过宣传,现在的3户是自发要求试点,“我相信政府的,我不担心。”试点的三家均为三层小楼,每家都有400多平方米,总的建筑面积达到1233平方米。
由于三家宅基房屋年久失修,村委会便严格按照占地面积不超,建筑面积按原先农民建房标准的政策要求将房屋推倒重建。由村里出资,设计、用料、颜色等均听取老百姓自己的意见,并鼓励现场监工,保证房屋质量。
同时,考虑到当地农村的生活习惯,前面楼房作为公司总部入驻,楼房后面给老百姓留了两间40平方米的小屋,楼房和小屋用绿化带隔开。“书记、主任真的很细致,每个环节我们都参加的。”61岁的何福祥正是受益者,“我们的房子是自己一砖一瓦建起来的,还是舍不得的,但是这个政策确实好。”
村里和老百姓签15年的流转协议,付给老百姓的租金每平米每五年递增0.1元,前1-5年,每天每平方米0.7元,6-10年为0.8元,最后5年为0.9元。15年后房屋还给老百姓,如果他们仍然愿意继续流转出租,就可以继续签协议,真正做到离地不失地,离房不失房。这样算下来,平均每户人家每年的租金收入可达10万元。和以前两三万的租金相比,增收将近7万元。随后,村里进行招商引资,将房屋出租。
2019年4月23日,村里已成功和小翁双杰工作室签下5年的租赁协议,以每天每平方米1.5元的价格将其中一栋房屋出租,每年租金22万元,从差价中赚取成本。“我们预想,3栋房子入驻的企业每年能创造500万元的税收,村里能有25万元的税收,15年后不仅能够回收成本,还可以盈利。”村委会主任金平给我们算了笔账。“放心,省事,省力,在家就能赚钱。”这是老百姓对村里政策最直接的理解。
招商引资,利用距离市区近的区位优势,吸引公司总部入驻农民的闲置庭院,既可以提高农民的租金收入,又可以增加税收。按照奉贤区政策规定,区镇两级税收实得部分全部留给村里,成为村集体收入的重要来源,村民除了租金,还能够拿到集体分红。“一庭院一总部”,可谓以庭院吸引公司总部,用公司总部推动庭院升级。
充分挖掘自身优势:保留乡土文化,发展休闲民宿
华亭村奉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以文化强村。截至2018年12月底,华亭村村民60周岁以上有1200多人,80周岁以上有199人。华亭村老龄化达到33.3%,有百分之五十的房屋都是闲置的。
即便如此,华亭村还是力求保稳,没有盲目招商引资。“来我们这里要满足三个条件,一是喜欢农村,二是要有产业支撑,三是要能长期发展。”华亭村党总支书记何春锋语气坚定,“不能一时冲动,不能只图眼前利益,要做长久打算。”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9-07-29/2007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