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农业科技守护老区人民“摘桃子”


  

  

  

  

  图为叶正文(左)在黄桃基地考察指导。

  “我们村的‘锦香’黄桃连续四年价格稳定,效益非常好,一直希望村里的黄桃能卖到上海去,以此感谢来自上海的好品种,可惜市场供不应求,这个愿望只能往后推了。”山东省蒙阴县三教堂村陈文祥得知记者来自上海,边说边紧紧拉着记者的手。

  

  上海农业科技的“锦”字黄桃落户蒙阴

  今年52岁的陈文祥带领村民们经营着1000多亩桃树,来自上海的“锦香”黄桃品种占了一半,这是他2010年从上海奉贤区引进的。三教堂村的黄桃结了4年的果,因为品质高口感好价格稳定,平均下来,每棵树每年收获1000元,一亩桃园最高产值甚至达到5万元,种了20多年桃的陈文祥为当年的决定自豪不已。

  蒙阴是全国最大的产桃县。初夏时节走进蒙阴,登高望远,满目都是翠绿的桃林。省道上拉桃子的大卡车一辆接着一辆,村里的桃子交易市场里则流动着村民们忙碌的身影和满足的笑容。在这些随处可见的“蒙阴蜜桃”品牌元素刺激下,记者脑海里自觉涌现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和生活富裕等字眼。记者同时发现,刻着上海农业科技烙印的“锦”字系列黄桃品种表现抢眼,得到上自县委书记王皓玉下至陈文祥等种植户的一致好评。

  “‘锦’字系列黄桃品种是我院林果所培育的优良桃品种,在这之前我得知该系列品种为山区果农增产增效脱贫做出了不小的贡献,今天到蒙阴总算亲眼见证了。”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纪委书记吴乃山感慨道。

  

  黄桃不负老区人民脱贫致富厚望

  中午时分走进莲汪崖村黄桃交易市场,不见桃子先闻到阵阵桃香。走进交易大棚,村民们有的忙着摆放桃子,有的守着自家的黄桃,他们正等待客商前来收桃。

  “今年行情还好的,昨天是6块多。”

  “今天可能会到7块,这些年黄桃价格都不错。”

  见到记者,村民们便你一言我一语,嗓音各异,由内而外散发出来的喜悦却出奇地一致。

  记者通过蒙阴县果业发展服务中心主任张茂玲了解到,这个时期上市的大多是“锦香”黄桃。蒙阴自从2006年引进后发展成3万多亩的规模,亩产稳定在五六千斤,平均亩产值2~3万元,高的可达5万元以上。

  张茂玲自1988年毕业分配到县果业局工作后就没有离开过,她见证了蒙阴蜜桃产业从2万亩发展到65万亩的全过程。说到“锦”字系列黄桃品种为蒙阴蜜桃产业所做的贡献,她一个劲地感谢叶正文老师和他的团队。

  “过去的10多年叶老师每年都到蒙阴来指导,‘锦’字系列6个黄桃品种我们全有了,面积近10万亩呢。”张茂玲说。

  叶正文是上海市农科院林果所所长和国家桃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锦”字系列黄桃品种全国种植面积达到了120万亩,而山东全省只有30万亩,如果不是心怀老区人民,不一定能做到每年都到蒙阴。

  “蒙阴的气候特别适合培育高品质的黄桃,能为老区人民脱贫致富,我和我的团队成员多跑几趟不足挂齿。”在回应张茂玲再三表达的谢意时,叶正文动情地说。

  记者通过采访得知,为了蒙阴蜜桃,叶正文不但每年到蒙阴亲自指导,还不辞辛苦跟踪鲜桃漂洋过海,成功研发出蒙阴蜜桃采后处理技术。

  

  冷链物流护航“蒙阴蜜桃”走出国门

  蒙阴县是著名的革命老区,作为一个纯山区县,蒙阴很早就确立了生态立县、林果兴县的发展战略,经过几十年上上下下的传承和发展,蒙阴的果品产值超过50亿元,果品收入占农民收入80%以上,而蒙阴蜜桃的收入贡献率达80%以上。

  众所周知,蜜桃鲜食的多,没有采后处理技术作后盾,产区往往陷入高产不能高效、丰收不能增收的尴尬。叶正文和他的团队身兼国家桃产业技术体系采后处理与贮运保鲜岗位,又身处上海这个市场高地,和蒙阴蜜桃的经营者们一样明白,没有采后处理技术作后盾,“蒙阴蜜桃”无法长距离运输,更别说走出国门了。

  蒙阴万华食品有限公司是蒙阴县最早尝试鲜食桃果品出口业务的企业,2018年前三个季度,万华食品公司共出口蒙阴蜜桃3500吨,苹果7800吨,创汇4500万美元。

  公司老总刘宗璐谈到蒙阴蜜桃第一次走出国门,用了“惨不忍睹”四个字。

  “看着新加坡消费者对着蒙阴蜜桃摇头叹息,我真的是无地自容。”回忆起2012年蒙阴蜜桃走进新加坡的遭遇,刘宗璐一脸苦笑。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品种 大棚 连续 气候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