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一位“养殖工匠”的家国情怀


  本报记者白锋哲

  千古燕山拥此城,铁马秋风右北平。在素有“畿东第一城”之称的“千年古县”河北遵化市,有一个堡子店镇西新店子村。

  40年前,一个少年,从这里出发,干起了小商小贩的营生;40年后,这个少年,已是首批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河北美客多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旗下产品销往全国各地,且早已走向了国际。40年来,他越走越远,事业越走越宽。但他始终没有远离那个出发的原点——生于斯长于斯的这片土地;他始终执着于一头牵着家乡一头连向世界、一头倾情客户一头回馈乡梓的事业。

  他,叫胡晓江,一位始终心无旁骛,专注地做一个“一辈子只把一件事干好”的“养殖工匠”。这些年,他和他的企业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助力脱贫攻坚的大背景下,他带领企业发展壮大的历程有着怎样的启示意义?请看这位“养殖工匠”的家国情怀——

  从农起步

  ——把产品卖到了国外,创下同类企业先河

  1963年10月,胡晓江出生在遵化市堡子店镇。同多数人家一样,他家的日子过得艰难,勉强糊口度日。苦难磨炼人的意志和品质,作为家中老大的胡晓江,从小就十分勤快,经常帮助父母干活。

  上世纪70年代末,因家庭贫困被迫辍学的他,小小年纪就开始为家里分忧。彼时,改革春风吹拂,生产队逐渐解体,小商小贩行为不再遭禁。于是,胡晓江为补贴家用,干起了小买卖。

  十几岁时,他卖过瓜果梨桃,骑着一辆破自行车,驮着两只筐子,走街串巷;换过高粱米,到百里外的玉田县窝洛沽、天津宝坻,驮回200多斤高粱米,卖给本地;磨过豆片,连夜把豆片做好,骑车翻过九曲十八弯,到临近的兴隆县城,把车子存上,再转乘火车,远赴塞外承德,把豆片卖到那里。

  无疑,在经商上胡晓江是有天分的。敏锐,善于发现机会;勤奋,能够吃苦耐劳。正是少年时的种种历练,为他日后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1984年,对胡晓江而言,是生命中的一个重要年份。这一年,年仅42岁的父亲突发疾病去世,自此他成了家里的顶梁柱。这一年,也是胡晓江从小商贩向企业家转变的起点。这年,他承包了村里的加工厂。所谓的加工厂,其实不过是几间破旧的厂房、两台简陋的设备。干什么?他思考许久,果断决定——“生产养鸡设备!”

  这一回,他再次显示出了敏锐的市场洞察力:“随着生活的改善,肉食消费越来越多,以肉鸡为主的养殖产业前景无限。而养鸡离不开鸡笼、食槽等设备,做养鸡设备肯定是不错的选项。”这种敏锐,在此后几十年的市场摸爬滚打和企业抉择中,他还将多次展现。

  然而,怎么干呢?简直是两眼一抹黑。“太难了!没技术,没市场,原材料都不知道从哪儿进。信息不通,到处打听,费尽周折后终于在天津一个废品站买回了废铁。”胡晓江回忆说,那一次他被难得流泪了。经过日夜奋战,终于组装出第一批鸡笼,头一车货卖到了东北沈阳本溪,“卖了1.1万元,这是第一个客户,到现在都还有联系。”

  这之后,他又改废料为整料,变板材为冷拔丝,同时购进新设备,引进新工艺,生产日渐红火。那时,仗着年轻力壮,每天都像上满发条的闹钟,组织生产、开拓市场,很快站稳了脚跟,成为养鸡设备行业的一支新军。他注重与客户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实行售后跟踪服务,产品迅速推向全国,甚至漂洋过海卖到了尼日利亚和马来西亚,创下河北省同类企业的先河。

  过硬的产品质量,让胡晓江经营得如鱼得水。随之带来的开阔的国际视野,又让他加深了对质量和品质的认识,“没质量,下次人家就不找你了;质量好,雪球就会越滚越大。”

  拉长链条——不受诱惑,始终专注养鸡产业

  车行驶在遵化境内,沿街不时能看到美客多集团旗下的子公司,设备厂、饲料厂、种鸡场、孵化场……临近位于遵化市工业园区的集团总部时,公路上“美客多集团”的交通标识,赫然告诉着人们其在当地的位势。

  见到胡晓江时,身躯高大的他正在与客户商谈。专注的目光透着真诚,几十年的商海搏击,让他身上有种质朴又严峻的气质。熟悉胡晓江的人知道,少年时的磨砺,让他不爱多谈心情之类的“废话”,不喜闲聊过往的艰难与荣光,没有打牌、下棋、跳舞等任何嗜好,更不轻易诉苦,再大的难事都能自己扛过去,奔忙是他恒常的姿态,恨不得一天24小时投入工作。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肉鸡 饲料 板栗 沼气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