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水稻的前世今生


  肖广江赵华左清清

  “五谷”泛指各种粮食,按照古书记载,五谷一般指的是稻、黍、稷、麦、菽五种作物。稻米排在五谷之首,为全球一半的人口提供了粮食。米粒虽小,也见光华,它含有90%以上的人体所需营养物质。看似一碗平淡无奇的白米饭,却承载着一种乡情和文化。在人类发展史上,人工驯化野生稻,是原始农业的一个重要发端。那么,你知道水稻的发展史吗?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水稻是如何一步步演化成今天的模样的呢?

  水稻的起源

  众所周知,当今世界上重要的三大主粮作物中,玉米起源于美洲的墨西哥,小麦起源于西亚的两河流域。而水稻,中国、韩国、泰国、印度,都宣称自己是栽培水稻的发源地,依据从传统的考古发现到现代的基因组学,各执一词,喋喋不休。那么水稻的起源到底在哪儿呢?

  1926年,中国水稻研究奠基人丁颖在广州犀牛尾沼泽地发现一种野生稻,随后又在珠江流域发现了多种野生稻,分布在罗浮山麓以至鉴江流域:番禺、增城、从化、清远、三水,南至阳江、茂名,西至广西西江流域。丁颖教授为此进行了二十余年关于中国稻种起源于华南的理论与实验论证。

  首先通过考证先秦两汉的文献,丁颖从语言文字角度对“农、麦、粟、禾、黍、米”等字的字型字义演变来说明中国稻作起源悠远,并结合《说文解字》《古籀汇编》等书的解释,丰富“稻”字音字义的变化,及与各国发音之间的渊源关系。随后,丁颖教授提出了一个严密的水稻品种分类系统,梳理了野稻嬗变为栽培稻的历史轨迹,系统论述了水稻原产中国华南地区的观点,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重视和认可。

  后来,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农业考古人员陆续在我国长江流域的很多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发现水稻遗存。据考古发掘,当今已出土的当时稻作遗存有80多处,分布于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南、湖北、福建、广东、云南、山东、河南、陕西等省。其中,在广东清远英德牛栏洞遗址里发现水稻硅质体,测定年代为距今1.4万年前。此外,浙江罗家角的稻作遗存,距今约7100年,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的大量炭化稻谷距今近7000年,均是世界上较早的稻作遗存之一。这些都有力印证了“水稻起源于中国”的学说。

  2016年,中国科学院院士谢华安、中国工程院院士颜龙安等一批水稻科技界、农业文化界、农业历史界和农业考古界的专家学者们联合签署了一份被称为“万年宣言”的《科学家建议》:“我们认为,中国栽培水稻起源于1万年前的以江西省万年县仙人洞—吊桶环遗址为代表的长江中下游及其周边地区和以南地区。‘野稻驯化万年之源’。我们建议,这一结论可在国内外宣传、交流上广泛使用。”

  所以现在,我们可以非常坚定地说,水稻起源于中国!

  野生稻的驯化

  水稻的演化,伴随着野生稻的人工驯化过程。人工驯化野生稻,是原始农业的一个重要发端。考古学家证明,在距今1.2万年至1万年之间,稻作农业已在中国长江流域产生。随着万年的驯化,野生稻逐渐失去了多年生、易落粒、长芒、匍匐生长等特征,慢慢“站”了起来、生育期缩短、种子不易落粒、芒短或消失、产量高品质好,变得更加适应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形成了今天的栽培稻。

  籼粳稻的分化

  最早被利用并驯化的稻属品种是粳稻,长江中游地区大致在距今8000年之前已经驯化了粳稻,之后的数千年内,粳稻从长江中下游地区向外扩散,在距今4000年前后传入印度,与当地一年生野生稻杂交之后,才出现了籼稻。

  籼稻和粳稻是栽培稻的两大亚种。籼稻主要分布在低纬度、低海拔的湿热地区,谷粒细长,易落粒,稻米粘性较弱;粳稻主要分布于高纬度地区,谷粒短圆,不易落粒,稻米粘性较强。在我国,素有“南籼北粳”之说。

  南米北面的格局

  广东地处祖国的南大门,这里以百越族为主体经过漫长的民族大迁徙、民族大融合从而形成了如今的广东文明。据历史记载,广东在民族大融合中将南方的大米磨成粉,按照北方面食制作方式,做成各种美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逐步形成了广府的粉文化、客家的粄文化、潮汕的粿文化。其实,“广府的粉”、“客家的粄”、“潮汕的粿”都是泛指用米浆或米粉所制食品,只是因地域差异,叫法不同而已。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水稻 品种 驯化 粳稻
 1 2 3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