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以全球化视野构建“大贸促”体系


  本报记者白锋哲

  随着中国深度融入世界,以及国际国内市场联动不断增强,在全球范围内配置农产品资源是必然趋势。近年来,我国农产品贸易逆差进一步扩大,如何理性看待这种现象?如何从多种纬度、以国际视野认识农产品出口的意义和作用?国外在农产品出口促进方面通常采取哪些举措?哪些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近日,记者对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朱晶教授进行了专访。自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以来,她一直关注中国的农产品贸易,许多研究与此密切相关。

  应形成出口与内销良性互动

  记者:许多农产品出口企业在接受采访时反映,一方面,中国农产品的低成本优势逐渐丧失,各项成本在不断上涨;另一方面,中国农产品出口面对的壁垒越来越多,门槛越来越高。您认为农产品出口当前面临哪些挑战?

  朱晶:随着国内劳动力成本上升,生产资源约束趋紧,加之国际贸易环境日益复杂,我国农产品出口面临诸多挑战,突出表现为:

  第一,非关税贸易壁垒严重阻碍我国农产品出口。随着关税税率逐渐降低,关税贸易保护措施的影响正在大幅减弱。取而代之的是以动植物检验检疫标准(SPS)和技术性贸易壁垒(TBT)为代表的一系列隐蔽性更强、更不易监督和预测的非关税措施,而我国农产品的主要出口市场恰好又都是世界范围内主要使用SPS和TBT措施来制约贸易的国家和地区。

  第二,新兴市场开发力度不足,制约我国农产品出口潜力发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市场潜力巨大,然而这些国家食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法律制度体系庞杂,语言差异大,通报机制不畅,贸易管制措施不透明,加之对于这些具有发展潜力的新兴市场,我国目前缺乏有针对性的贸易促进项目,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向新兴市场的农产品出口。

  第三,优势农产品国际竞争力下降。我国出口农产品一般以初级农产品和粗加工为主,附加值低,缺少品牌建设,长期以来依靠价格优势获得竞争力,但是近年来劳动力成本上升以及农业资源成本上升导致生产成本不断增加,价格优势持续减弱。

  第四,农业贸易促进体系不健全。目前我国农业贸易促进体系尚不完善,未形成针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特点和具体贸易问题的专项出口促进项目,也缺乏必要的国际贸易预警监测等服务。

  记者:在我国优势农产品出口竞争力减弱的同时,我们国内的消费需求不断升级,国内消费市场巨大,是否可以减弱对农产品出口的推动和促进,将出口引向内销?

  朱晶:入世以后,中国农产品除了出口的数量大幅增长以外,出口的质量起点也在稳步提升。在由被动适应到主动追求国际标准的过程中,不少企业已经建立了非常完备的质量监管和产品安全监管体系,并且在国际上树立了良好的口碑。应当树立“一个标准、两个市场、以外促内、统筹发展”理念,培育出口农产品国际竞争新优势,推动内外贸一体化发展,促进优质农产品既有出口保障,又能全民共享。一方面,农产品出口与内销相互促进,带动产业转型升级。出口竞争,对接和满足国际标准,有利于企业生产更高质量、更好满足国内外消费者需求的产品,同时也能推动企业的技术革新和管理水平的国际化,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另一方面,通过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拉动优质农产品供应,确保调出的土地仍然用于农业生产,提高了资源使用效率。因此,农产品出口企业应该国内外市场并重,利用出口与内销之间的良性互动,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国际竞争力,做大做强两个市场,进而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农业现代化发展。

  农产品出口有着特殊重要意义

  记者:可以看到,不管农业在本国经济总量中的占比多寡,各个国家都非常重视农产品出口。应该如何认识我国农产品出口的的重要性?

  朱晶:无论是横向国家之间比较还是纵向历史比较,农业的重要性在新时期、新阶段不断得到新的佐证。以美国为例,作为世界农业大国,美国不仅养活了近3亿人口,还是全球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尽管美国农业无论是GDP还是从业人口比例都在总量的1%-2%左右,但美国仍然一直高度重视农业,除了充足的农业科技投入以外,美国政府长期实施农业补贴政策以保证农民收入、稳定农产品价格、确保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对我国来说,农产品出口有特殊重要意义。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优势农产品 农业生产 农业资源 农民增收
 1 2 3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