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现代农业航母“江苏号”蓄势待发


  编者按

  创新农业经营管理体制是新一轮农垦改革的重点内容之一。在历史上的不同时期,农业经营体制是“统”,是“分”,还是“统分结合”,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垦区发展的优劣和快慢。2011年以来,江苏农垦加大农业经营体制改革创新力度,在资源整合上做文章,打造现代农业集团取得了明显成效,一座中量级现代农业航母“江苏号”初见雏形。创新农业经营体制解决了哪些问题?带来了哪些变化?请看本期“农垦改革百场行”之“江苏农垦篇”——

  本报记者胡然然

  铁锹、步枪和苇草是揭开江苏农垦历史的文化密码。

  1952年春,接毛主席命令,中国人民解放军步兵102师就地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农业建设第四师。军令如山,万余官兵人解征衣马解鞍,挥师北上,进驻苏北沿海屯垦戍边。

  “五岸、六垛黄海边,荒凉无人烟;青天盖芦花,一望无人家;嘴干想喝茶,咸水难靠牙……”民谣里描述的艰苦环境让今人闻而生畏,然而农建四师官兵硬是靠着“一把大锹一杆枪,一张芦席作营房”,把荒芜的盐碱荒滩当作生产建设的“新战场”,建成稻麦飘香的大型机械化农场。

  历经67年沧海桑田,从建垦之初开荒10万亩、产粮百万斤、产棉30万斤,到今天建成百万亩良田、年产24亿斤粮食,从改革开放之初资产、营收两三亿元、利润几百万元,到今天资产、营收三四百亿元、利润50亿元,江苏农垦一直在刷新着自己创造的历史。

  进入新时代,乘着新一轮农垦改革的东风,江苏农垦开始朝着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一流现代农业企业集团的目标迈进。

  “提出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一流现代农业企业集团,其内涵实质就是坚定走高质量发展之路,打造中国现代农业航母‘江苏号’。”江苏省农垦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魏红军说。

  打造中国现代农业航母“江苏号”的底气何来?近日,记者来到江苏农垦各大农场实地探访“江苏号”的建造密码。

  创新农业经营体制开启资源整合的发展引擎

  如果说是军队的体制优势缔造了建垦之初的丰功伟绩,那么67年来,江苏农垦正是因为在经营体制上的不懈探索才实现了发展的飞越。

  几经变换后,自上世纪90年代末期到2007年,江苏农垦农业经营体制实行“两田制”(职工家庭租赁经营体制)。这种小规模的分散经营,在初期激发了职工的生产积极性,但随着时代变迁,问题也愈加突出。一方面埋没了农场的组织化、规模化等优势,农场收入持续下滑,另一方面分散经营导致生产技术难以落实,机械、仓储设施等利用效率低下,生产水平下降明显。

  改革势在必行。2007年起,江苏农垦部分农场开始先行先试,试点探索农业模拟股份制。“模拟股份制实现了土地规模化、标准化经营,提高了农场经营效益,并解放了农业富余劳动力进而增加农业职工收入。”新洋农场是江苏农垦第一家实行模拟股份制的农场,新洋农场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潘元海对此颇为自豪。

  模拟股份制释放了农业生产潜能,但江苏农垦并未止步于此,而是走出了更为关键的一步——从2011年开始,全面推进种植业资源整合与上市工作。

  依托优势整合资源,依托资源融合优势。江苏农垦整合垦区农场种植业资源及与种植业密切相关的大华种业、苏垦米业、苏垦物流等3个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组建“江苏省农垦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后经股份制改造为“江苏省农垦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苏垦农发”),实施全产业链一体化经营。

  在苏垦农发的大旗下,18个农场的种植业资源从农场分离出来,整合组建成18个种植分公司,作为“生产车间”具体负责组织实施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各分公司运用工厂化管理理念发展现代农业,农场组织化、规模化、标准化的优势得以充分发挥,垦区农业生产水平大大提高。“江苏农垦的稻麦亩产出从2011年不到1000公斤稳定提高到现在的1100公斤左右,远高于省内平均水平。”苏垦农发东辛分公司副总经理陈跃武介绍,如今东辛分公司15万亩耕地的生产人员只有405人,人均管理面积达370亩。

  水到,渠成。2017年5月15日,苏垦农发在上交所鸣锣上市,成为新一轮农垦改革启动以来全国农垦首家上市公司,也是全国首家国有农业全产业链一体化经营的上市公司。2018年,苏垦农发累计股权投资达8.63亿元,正在资本市场的助力下加速发展步伐。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土地 农业生产 大米 食用油
 1 2 3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