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一座工业城市里的田园文章


  产业发展,归根到底要靠人来发展。和很多农村地区不同,柳州的乡村之间,活跃着一群“80后”“90后”的青年创业者,他们是覆盖数百户贫困户的合作社理事长,是把农产品卖出大山的电商企业家,有了这样一群懂农业、爱农业的新农人,柳州的产业扶贫就有了乡野之间的主力军、顶梁柱。

  融安县金色橘韵金橘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赖园园刚30岁,5年前辞去企业白领的工作回到富乐村的时候,村里的金橘地头价一斤只有不到两元钱,百年的金橘树没人打理,能出门打工的年轻人都出门了。“我们跟农户签合同,种我们推广的脆皮金橘,要勤修剪,常通风,年底我们以每斤4元的价格收购,品质好的,价格还能更高。”赖园园回忆第一年回乡“逼”着村民好好种金橘的情景。

  第一年没有多少村民理会赖园园的种植要求,等收货季,真有品质好的金橘每斤卖到四五元,品质差的赖园园也帮助做电商销售,但价格随行就市。村民们看到了差异,第二年纷纷换品种、用有机肥,富乐村一下成了全县最大的金橘种植基地。

  “赖理事长回来之前,我都在外面打工,家里的橘园根本没心思打理。”脱贫户杨付国告诉记者,“她鼓励大家不种老品种油柑,种脆皮金橘,种苗是免费的,我按她给的方法管,头年每亩赚了1万多块钱。平时打工一年,哪剩得下这么多!”

  “能让农民赚到钱的产业才有生命力。”这是融水县秋叶家农产品开发公司创始人石秋香在回乡创业几年后得出的结论。融水有一种传统高山红薯“花心薯”,其花青素含量比一般的红薯高出很多,却因为养在深山没有销路而几乎绝迹。石秋香瞅准这个项目,在当地的高寒山乡找到了品种纯良的种薯,到贫困村一村一村地说服村里的能人带动贫困户规范种植,2017年,处于海拔较高的几个村庄种植高山红薯达2000多亩,年产3000多吨,收购价高出普通红薯1/3,用花心薯制成的薯干在网店上成了抢手货。

  近几年来,为了培育农村产业带头人,吸引返乡创业人才,柳州市专门开展了“人才回乡创业工程”择优资金资助工作,越来越多的农村致富带头人在产业资金支持、创业贷款担保等方面享受到诸多优惠政策。“政府支持我们,老百姓信任我们,我们就有信心带领越来越多的村民一起致富。”石秋香说。

  越是贫困处,就越是潜力点和发展点。柳州市委副书记梁旭辉说,在产业扶贫补短板的持续发力下,乡村间小而散的农业产业被穿成串、连成片,推动着脱贫攻坚工作扎实前行,也串联起未来乡村振兴的新希望。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品种 核心 茶叶 红薯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