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韭菜不赚钱,还有红菜薹


韭菜不赚钱,还有红菜薹——刘新奇种菜的故事    农村新报讯 我叫刘新奇,今年50岁了。1985年我从部队退伍回家乡张湾街张家淌村当农民,至今已有27个年头了,种有8亩责任田。先是种植传统的主导产品粮棉油,年毛收入6000元左右,往往还要靠天收,一直过着“十有八九欠收,家庭糊口都难”的艰难日子。
    2008年,农家书屋落户我们村,从此,我成了农家书屋的热心读者,还成为书屋最大的受益者。尤其是武汉市菜办编辑出版的 《蔬菜种植技术图解》一书给了我启发,依靠科学技术这双“金翅膀”,我种菜年纯收入都在8万元以上,日子过得“芝麻开花节节高”。可以说,是书屋改变了我的命运。
    说来话长,还得从1994年说起。当时我在村里带头引进“四川铁杆”韭菜,该品种一年收三茬,亩产750公斤,每亩效益3500元,我们村韭菜一度发展到1000亩,声名鹊起。结果到了2004年,优胜劣汰,因为山东韭菜冲击湖北市场,我们村韭菜逐年减产,效益滑坡甚至开始亏损。我和大家都很茫然,不知种什么好。但我坚信“一亩菜园十亩田、十亩菜园赚大钱”,决心另辟蹊径闯市场。
    2008年,我经过调查,结合张家淌村是武汉“菜篮子”工程基地的实际,用书屋的科技知识,选定了“辣椒-红菜薹”、“豆角-红菜薹”这套高产模式,我的两茬大棚各4亩,创造了年利润8.6万元的奇迹。
    刚转调种植时,我连育苗都不会,就到省市菜科院、所虚心求学,我订阅《长江蔬菜》,边啃边实践,掌握了塑料大棚早上 “小掀 ”,饭后 “大掀”,晚上“再盖”的经验,使育苗成活率95%以上,还在钢架大棚内进行多层覆盖,采用“棚套三层技术”。
    除了在书屋学知识,我还邀请农科专家到村传授。这几年,乡亲们引进了保护栽培、冷凉砂覆盖、无公害生产、配方施肥、激素测试等先进技术,推广了高畦深沟、高矮间作,采用品种优化搭配,立体高产模式,提高了蔬菜附加值。
    “赶两头,早上市”,“一招鲜,吃遍天”。我带领乡亲们立足抢早赶晚,以稀为贵,依靠“高、精、尖”科技技术,使红菜薹批发价高达6.5元∕斤,比过去推着架子车进城卖菜(旺季大路种菜)赚的钱还要多。
(通讯员蔡星整理)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韭菜 红菜薹 蔬菜 育苗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