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降解膜缘何“曲高和寡”?


降解膜缘何“曲高和寡”?    农村新报讯 记者萧丝

    我国地膜的使用量居世界首位,每年需求量高达150多万吨,一年消耗的普通农用地膜达100亿元至200亿元。
    普通的农用塑料很难分解,降解周期超过200年。为了治理白色污染,并看中巨大的市场需求,各生产厂商纷纷研发各种降解膜,以替代普通农用膜。据了解,目前市场上虽然已研制出化学降解、生物降解、光降解等多种类型的可降解地膜,但其推广却举步维艰,真正走入市场的微乎其微,即便是被市场广泛看好的可生物降解的环保膜,至今仍“曲高和寡”。

    覆膜地,难觅降解膜踪影

    “我们这都是用的超微膜。”恩施市红土乡黄胜弘告诉记者,红土乡有1.37万亩烟叶地,一年要消耗约5.48万公斤超微膜。
    大沙湖新垸办事处苏思礼种西瓜20多年了,每年使用的都是最便宜的超微膜。5240亩西瓜地,一年得1万多斤超微膜。
    超微膜,是指国家规定的0.008毫米厚的农膜,是最薄的一种农用地膜。据记者调查,我省绝大部分覆膜栽培地区仍在使用这种超微膜,大量使用在水稻、玉米、西瓜、蔬菜、烟叶等作物的种植上。
    省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站冯海平表示,我省覆膜栽培面积在300万亩左右,每年消耗农膜6万多吨。“这些地膜都是不可降解的普通塑料农膜,其中,超微膜用量巨大,不利于回收,对环境危害性更大。”
    冯海平说,我省目前只在宜昌、荆州、十堰等三地做降解膜试验,其它地方仍使用塑料农膜。

    价格不亲民,农民难接受

    “太贵了,用不起。”13日,黄陂菜农张祯强扳着指头跟记者算起了经济账:他种有100多亩菜地,如果用10元一斤的普通膜,一亩地只需要花费30~40元。如果用30多元一斤的降解膜,一亩得花费120多元。用降解膜要比用普通膜多花2-3倍的钱,实在划不来。
    据了解,目前0.014毫米的普通农膜,一斤15元左右,每吨售价在1.5~2万元,而全生物降解膜的售价高出一倍多,每吨售价达4万多元。0.008毫米的超微膜,一斤10元左右,比起降解膜,就更便宜了。
    近两年,为了节约生产成本,也为了保护环境,在农膜的使用上,种菜十多年的张祯强动了不少心思。如只使用30多天种植玉米的小拱棚膜,有灰尘、雾滴了,再用于种植玉米透光性差,丢掉又太可惜,他便用来种植蔬菜,二次利用的效果还不错。“我们都在想如何节本增效,怎么可能再去购买价格那么高的降解膜呢?”
    “生产水稻,除去成本,一亩纯收入只有250元左右。如果光地膜每亩要多投入100来元,那更没得赚了。”去年,在十堰水稻生产降解膜覆膜示范点,农民直言,如果没有补贴,不可能购买降解膜。
    “生产投入成本高,基本上赚不到什么钱。我们也知道降解膜环保,可就是价格太高了。”许多受调查的农民表示,如果降解膜跟普通膜价格差不多,还是愿意购买和使用降解膜。

    走进百姓家,须过“两道关”

    专家指出,降解膜要得到市场广泛的认可,须过“两道关”:加大技术研发力度,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使用效果。
    价格是普通膜的三四倍,农民自然难接受。冯海平认为,企业应该想方设法降低降解膜的生产成本,让农民买得起,用得起。“一个便宜十个爱,可以理解。但是生产量上不来,降低成本就很难。”武汉华丽环保科技公司张经理说,现在市场订购量少,生产量少,生产成本高。但随着市场需求的增大,后期价格应该会有所下降。张经理表示,企业可从工艺上、材质上下功夫,以努力降低生产成本。
    要让农民愿意用,除了价格因素外,技术也应该有所突破。比如完全生物降解塑料地膜能在工业堆肥条件下,被土壤中的细菌吸收并代谢,在3个月内完全转化为水和二氧化碳,可解决地膜残留问题。但据冯海平介绍说,根据近两年的示范试验效果来看,降解膜的保湿、保温效果还可以,但降解时间受温度、气候、作物等因素影响难以把握,压草效果也不太理想。因此,如何加强技术攻关,也是企业必须解决的问题。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生物降解 玉米 水稻 西瓜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