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图文:擦亮“虾乡”金字招牌 打造农民增收利器


图文:擦亮“虾乡”金字招牌 打造农民增收利器——潜江水产转型升级走笔    农村新报讯 图为:潜江市万亩“虾乡稻”种植基地

    盛夏时节,走马“鱼米之乡”潜江,水乡园林生态秀美,汉江、东荆河、田关河碧波荡漾,排灌沟渠纵横交错,池塘湖泊星罗棋布……潜江拥有水域面积40万亩,历来都是水产养殖大市。
    潜江水产,有着极具含金量的“金字招牌”——湖北唯一一个“全国稻田综合种养先进县市”。目前,潜江市渔业养殖总面积达到51万亩,其中稻田综合养殖面积31.5万亩。2015年水产品总产量14.3万吨,渔业产值28.8亿元,小龙虾产量5.4万吨,养殖产值16.2亿元!

    “虾稻共作”亩平纯收过4000元

    小龙虾,是潜江水产最具特色和实力的农业板块,被称为“中国小龙虾之乡”。
    近十年来,潜江人先后探索出了“虾稻连作”、“虾稻共作”,变“一稻一虾”为“一稻两虾”,为湖北稻田综合种养模式的历史写下了精彩一笔!
    潜江市水产局高度重视“虾稻共作”的发展。上半年,该局发动企业流转土地建、农民踊跃自发建、合作组织共同建的基地建设新高潮,新增虾稻共作面积5.5万亩,集中连片基地规模已建成7个万亩和32个千亩以上虾稻共作基地,并为农民送去标准化养殖技术。该局还争取2016年中央现代农业发展资金——稻田综合种养示范基地建设项目1000万元,助力莱克、华山两家水产龙头发展。上半年,潜江“虾稻共作”平均亩产小龙虾308斤,亩平纯收入过4000元!

    调整养殖结构,提高水产效益

    调整渔业养殖结构,把水产大市变为水产强市,是潜江水产的重要课题。如何改变过去“四大家鱼”一统天下的格局?
    为了实现渔业效益最大化、结构复合化、技术高新化的目标,今年初,潜江水产局在白鹭湖管理区、后湖管理区、渔洋镇等区镇处开展了小龙虾池塘专养模式、黄颡鱼繁育养殖模式、虾龟稻综合种养模式、池塘虾鳝混养模式、黄鳝仿生态繁育模式、虾茭综合种养等11种新模式的试验示范基地,进行新品种、新技术的试验、示范与推广,目前11个示范基地都已建成。今年底,将对达到要求的基地验收后实行以奖代补。

    水产品质量安全抽检合格率100%

    近年来,潜江全力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水产作为农产品安全的重要一环,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容不得丝毫马虎。
    对此,潜江水产局定期采集养殖池塘水样,检测水样的主要水质指标并进行分析,所采集的水样均符合渔业用水水质标准。该局还在龙湾渔场等7个水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示范基地,初步建成了集水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渔业环境监管、水质在线监控和水生动物病害远程诊疗“四位一体”的水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
    潜江水产局定期随机从各区镇处采集养殖的小龙虾和鱼类样品进行药物残留检测,目前检测小龙虾样150个,所有药物残留含量未超标。省级、部级水产品质量安全抽检合格率100%!

    小龙虾产业助力精准脱贫

    16日,顶着炎炎烈日,潜江市杨市办事处水产站站长李清梅奔向养殖贫困户的池塘指导生产。接连一波晴热高温,正是渔业生产安全事故、病害暴发、缺氧泛塘的高发期,在池边塘尾、在田间地头,处处都是水产人的身影。
    精准扶贫,不落一人。在潜江,实施小龙虾产业精准扶贫是比较现实的选择。今年上半年,潜江市小龙虾产业精准扶贫户1017户,养殖面积13272亩;潜江水产局组织专家对从事虾稻共作的贫困户进行了技术培训和跟踪服务,免费发放10万元小龙虾白斑综合症防控药物,并对小龙虾养殖贫困户落实财政补贴1773940元。
    下半年,潜江市将继续通过小龙虾产业,帮助2000户贫困户发展虾稻共作3万亩。潜江水产局同时将为贫困户提供技术培训,让贫困户大胆、放心养殖小龙虾,早日实现脱贫致富。(邱济民 方筱筱)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水产品 检测 残留 土地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