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图文:看武新电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如何成功升级转型


光伏农业、光伏扶贫……从制造产品到制造服务图文:看武新电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如何成功升级转型    农村新报讯 图为:武汉武新电气光伏扶贫项目现场施工
    图为:光伏农业大棚场景

    光伏农业有前景

    “不用农药也能让害虫远离大棚蔬菜,一亩地的产值可能超过几十万元……太阳能光伏农业科技大棚项目,你知道多少?”
    8月的江城,阳光辣热。武汉市黄陂区武湖工业园的武汉武新电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的屋顶,一排排黑色的太阳能电池板炙热烫手。11日中午12时,公司大门显示屏上显示当日发电量已达5763度,当天并网发电收入7000多元。
    武新电气,这个专业从事大功率电力电子设备、电气成套设备、光伏发电系统、智能配电网系统及服务的高新技术企业,似乎和农业搭不上边。但是聊到公司下一阶段的规划时,董事长杜小刚告诉记者的却主要是农业与扶贫。
    “建一个2000平方米的太阳能光伏蔬菜大棚的成本是80万元,一个棚可安装100kW装机容量的光伏电站,一年可以发10万度电,按照0.98元钱一度电卖给国家电网,且湖北省补贴一度电0.25元连续补贴五年,一年大约能挣10万元。以种植番茄为例,一年可以种三茬,收入大约在10万元左右。算下来的话,建一个太阳能光伏蔬菜大棚,4年就能收回成本。而太阳能光伏大棚的钢化玻璃可以使用25年,也就是说,除掉挣成本的4年,剩下21年挣的都是纯利润。”杜小刚给记者算了一笔账。
    光伏农业将太阳能发电与农业的种植、养殖、灌溉、病虫害防治以及农业机械动力等过程相结合,集低碳、节能、环保、观光旅游于一身,成为现代农业发展中的新兴产业。这种产业发展的新模式,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下,在全国一些地方迅速发展,展现出广阔的前景。光伏农业开创了现代农业与新型能源有机融合的全新模式,形成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和谐共赢的可喜局面。
    光伏农业的典型形式是光伏农业大棚。光伏农业大棚由光伏电站、太阳能棚顶和温室大棚等构成。光伏农业大棚的优点是通过在农业大棚上架设不同透光率的太阳能电池板,满足不同作物的采光需求,可种植有机产品、名贵苗木和进行水产养殖,还能实现反季种植、精品种植、高效种植,为绿色农业生产提供一条新的路径;其次,太阳能利用不占用地面,也不会改变土地使用性质,因此能够节约土地资源;此外,利用棚顶发电不仅可以满足农业大棚的电力需求,还可以将剩余的电并网出售,增加收益。
    2013年9月,我省首个农业光伏科技大棚——中节能汉川农业光伏科技大棚正式运行。该项目总投资2亿元,占地500亩,总装机容量10MW。年均发电量可达900万度。棚顶生产清洁能源,棚内培植有机作物,这种光伏与农业相结合的产业链模式是光伏领域内的突破性创新,对于我省发展新能源和城镇化建设影响深远。
    近日,郧阳区蔬菜生产区——柳陂舒家沟村的蔬菜光伏大棚里的番茄苗正在培育,与普通蔬菜种植不同的是,这里的番茄苗如同种花一样被栽植在一个个小塑料盆里。
    这些番茄苗全部是无土栽培,完全用营养液栽培植物,这种营养液可以代替土壤向作物提供水分、养分、氧气、温度,使作物能够正常生长并完成其整个生命周期。同时利用光的分离,让昆虫无法在大棚里生存,种植过程不需要农药,可达到蔬菜有机种植的要求。
    柳陂舒家沟村其中的一个6500平方米光伏大棚,包括大棚基础框架建成,安装室内设备及蔬菜种苗,总共投入34万元。预计一个月后,第一批小番茄就可以采摘。

    光伏扶贫乐参与

    积极推动太阳能屋顶、光伏送电下乡的精神,结合黄陂地区的实际,开展政府有关部门主导、武汉武新电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具体实施的 “武汉武新电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光伏发电扶贫工程”,是黄陂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及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
    据调查,目前黄陂地区农村每年每户的生活用电约1600度左右。电费的支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贫困群众脱贫奔小康的计划实施,同时也阻碍了家电下乡政策的落实。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大棚 番茄 蔬菜 相结合
 1 2 3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