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虾元素烙进这座城 农村新报讯 记者潘文华 樊涛 通讯员苏牧 刘大琼 成妍
初夏,潜江,满城都上演着与小龙虾相关的故事——
高场小龙虾养殖基地里,河北客商贾先生正挑选8钱以上的潜江龙虾,为菜品准备上等货源;
莱克公司办公室内,北京的订货商打来电话要大量订购“楚玉”龙虾。车间内,工人运指如飞,一批批冻虾即将漂洋过海远赴欧美;
虾街“虾皇”店里,江西青年龚涛正和女友大快朵颐,他每年都要坐高铁来潜江品尝地道潜江龙虾滋味。今年,游章华台旧址、逛生态龙虾城、看世博湖北馆更让他流连此间……
画面的背后,潜江小龙虾集科研示范、良种选育、苗种繁殖、健康养殖、加工出口、餐饮服务、冷链物流、精深加工、节庆文化于一体的产业化格局悄然成型。去年,潜江小龙虾产业综合产值突破150亿元!
潜江市委书记胡功民说,小龙虾已经成为潜江富民强市的第一特色产业、转型升级的第一示范产业、接二连三的第一综合产业。
虾红稻绿“两盆金”
6月2日清晨5时,天麻麻亮,潜江高场办事处保安村村民汪平虎已经在虾稻田里起虾、分虾,按个头大小分类,忙得不亦乐乎。
汪平虎承包了60亩地。以前,他单种水稻,一年勤扒苦做忙到头,赚个6万元顶了天。前年,他开始搞“虾稻共作”,龙虾每亩年收入5000元左右,水稻每亩年收入1200元左右,除去成本一年下来纯收入可达25万元!
与汪平虎一样,养虾致富的农民在潜江比比皆是。潜江市水产局总工陶忠虎介绍,15年来,潜江创新小龙虾养殖模式,先后独创 “虾稻连作”、“虾稻共作”模式,变“一虾一稻”为“一虾两稻”,独站全国稻田综合种养技术的巅峰。潜江去年稻田养虾面积达到35万亩,“虾稻共作”面积20万亩,小龙虾产量6万吨。而今年稻虾共生面积将突破40万亩,亩平效益将远超去年的4000元。
最近正忙着插秧的白鹭湖农场农工张丙雄告诉记者,自己与虾乡稻公司订单生产的“虾乡稻”同样喜获丰收,品质好又产量高,效益连年涨。去年,老张稻谷产量达2万斤,公司以每斤高于市场价0.6元的价格全部收购,加工成稻米后供不应求,远销北上广深。
虾乡稻公司负责人刘军介绍,今年春上,投资2.6亿元的虾乡稻生态农业产业融合发展建设项目正式开工,可年产3万吨生态大米及方便食品。
一虾一稻,一红一绿,俱是真金白银。潜江市委副书记龚定荣说,小龙虾产业不仅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立下汗马功劳,为粮食安全打下坚实基础,还为发展现代生态农业树立起了新标杆!
“点壳成金”的转型神话
“今年1至5月,我们生产保健食品10亿粒,实现产值近10亿元!”6月5日,潜江市华山公司董事长漆雕良仁告诉记者。
曾经,小龙虾加工后,近80%的虾壳成为废弃物,仅潜江每年产生的废弃虾壳过5000吨,弃置的虾壳堆积成山,臭不可闻。
实际上,虾壳提炼的甲壳素进行精深加工,能用于生产医药用品、保健食品、化妆品等更高含金量的产品。华山公司率先“吃螃蟹”,与武汉大学合作研发,投资近5亿元建成甲壳素深加工中心,成功从虾壳中提炼出了氨基葡萄糖盐酸盐、壳聚糖、壳寡糖等产品,潜江成为全国唯一的淡水甲壳素精深加工基地。
现在,华山公司又投资4.15亿元上马年处理10万吨废弃虾壳提取氨盐和虾鱼加工资源利用项目,年处理废弃虾壳能力达到10万吨。2014年,公司投资1.2亿元的甲壳素保健品车间正式竣工投产,实现了小龙虾产业由传统农业向现代生物医药高新产业的跨越。2015年,华山公司年产保健食品50亿粒,增加产值30亿元。
目前,华山、莱克、宝龙等5家龙头企业获得对欧美日韩的水产食品自营出口权,欧洲人每吃3只小龙虾就有2只来自潜江。去年,潜江小龙虾加工出口创汇1.9亿美元,成为全国最大的小龙虾出口基地,在世界淡水小龙虾产品市场掌握了第一话语权。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6-06-07/1957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