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32年青春奉献给了山里孩子


“中国好人”倪秀兰:32年青春奉献给了山里孩子    农村新报讯 阳新县王英镇纸糟吴教学点教师倪秀兰,坚守贫困山区小学执教32年,为山里孩子撑起一片天。去年9月,乡村教师倪秀兰,入选“中国好人榜”。本月,倪秀兰登上了中国文明网“好人365”栏目封面人物。
    从18岁的纯真少女到49岁的中年教师,倪秀兰始终怀揣着对“三尺讲台”的热爱与执着,用坚守诠释着对山村孩子们的那份挚爱,她将青春与汗水全部献给了这片贫瘠却充满希望的土地。

    破旧学校来了美丽姑娘

    1984年以前,东山村纸糟吴教学点从来没有一个稳定的教师。每学期开学,村干部都要为没有老师的事情焦急万分,孩子们也盼望老师早日到来。1984年春,纸糟吴又没有老师了,村干部只好四处招聘,可没有一个人愿意任教。当请到第9位老师,刚高中毕业的倪秀兰时,她爽快答应了。从此,她便与这个“山沟小学”结下了不解之缘。
    因为太过刻骨铭心,倪秀兰永远记得第一次来到这里的情景。那天,她凌晨4点多就起床,因为没有公路,摸黑翻山越岭走了4里地到教学点。说是学校,其实是村里的吴氏礼堂,土胚房、青瓦片、地面凹凸不平,十几张课桌摆在空荡荡的礼堂里,小姑娘心里凉了一截。
    夏天,火一样的太阳从千疮百孔的屋顶射进来,刚好射在讲台那片区域,倪秀兰白净的脸被晒得黝黑。冬天,凛冽的寒风吹得人如坐冰窖;雨天更不用说,大雨大漏,小雨小漏。尽管村里每年叫人补瓦,可还是经常漏雨。一到下雨天,教室成了“水帘洞”,倪秀兰只得不停挪动学生课桌,躲避雨水。
    即使条件再艰苦,只要看着这群孩子们天真渴望的眼神,她便舍不得离开。倪秀兰知道,这里太需要她了,她立志要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不平凡的业绩。

    顾了大家却忘了小家

    纸糟吴教学点学生最多时没超过30人,最少时只有10多人,有多个年级,却只有一位老师,校长、班主任、老师都是倪秀兰。一年时间很快就过去了,倪秀兰并没有走,她对这里有了感情。不仅仅是这些朝夕相处的学生,还有一个一直倾慕她的小伙子。1985年,这对恋人喜结连理。
    倪老师顾了大家,却忘了小家。为了那份坚守和执着,她觉得非常愧对自己的儿子、丈夫、父母。1989年10月的一天,倪秀兰放下一岁多的儿子在家玩耍,照例给学生上课去了。
    突然,有人在叫喊:“倪老师快回去,你家有事。”她极不情愿放下粉笔,赶回家中,只见儿子被火严重烧伤,她抱起儿子,顿时泪如雨下。她强忍内心痛苦,只好让丈夫带着烧伤的儿子四处求医,长达半年之久,未能尽到为人母之责。
    因为礼堂太过破旧,而村里又没钱修缮,倪秀兰把学校搬到自己的家中,腾出主屋做教室,她一家七口拥挤在一间破旧的平房。2002年4月,倪秀兰的丈夫突然胃大出血,前往武汉就医途中多次休克。本应守在丈夫的身边,但学校只有她一个老师,只好把丈夫交给年迈的父亲。
    2007年,父亲患上癌症,因为忙着教学,她没能见到父亲最后一面。有人说倪秀兰不孝,可是她自己,她家人都明白,她只是放不下学校的孩子。

    既当老师又当妈

    1998年,纸糟吴全体村民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建起了一栋二层砖混结构的教学楼。因为是大家群策群力建起来,倪秀兰便将学校取名为“群力”。2001年,因组织关心把她调到马坪中心小学,可她仍然忘不了纸糟吴的孩子们。她再三要求下,两年后又回到了纸糟吴。
    现在,纸糟吴一共有两个年级,14个学生,几乎都是留守儿童。“倪老师上课一直带着针线。”纸糟吴湾66岁的婆婆刘元福说,遇到学生衣服破了,她就补一补,刮风下雨天,一路送学生回家,说她是保姆,一点都没错。
    不仅如此,倪秀兰还当过学生的“妈妈”。已经外出打工的陈斌回忆,母亲怀他的时候,父亲车祸身亡。母亲后来改嫁他乡,他跟着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倪秀兰像母亲一样,经常带他到家里改善伙食。最让陈斌难忘的是,在一个夜晚发高烧时,倪老师背着他赶几里山路送到法隆村卫生室急救,终于捡回一条命。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大雨 土地 学杂费 雨水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